鹹丘的意思、鹹丘的詳細解釋
鹹丘的解釋
複姓。 戰國 有 鹹丘蒙 。見《孟子·萬章上》。
詞語分解
- 鹹的解釋 鹹 (鹹) á 全,都:鹹受其益。 像鹽的味道,含鹽分多的,與“淡”相對:鹹味。鹹鹽。鹹水湖。 姓。 淡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丘的解釋 丘 ū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墳墓:丘墓(大墓)。丘壟。 量詞,指用田塍隔開的水田:一丘十畝大的小田。 衆人聚居的地方:丘民(鄉民,邑民)。 用磚石封閉有屍體的棺材
網絡擴展解釋
“鹹丘”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地理背景可詳細解釋如下:
一、古地名
- 地理位置
鹹丘是春秋時期的古地名,位于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南部。
- 曆史背景
- 原為古鹹國屬地,後成為邾國(魯國附庸)的城邑。
- 魯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魯國與邾國因領土争端,魯軍火攻鹹丘,史載“焚鹹丘”(《春秋》),成為春秋早期著名的火攻案例。
- 鹹丘得名可能與鹹國有關,鹹國最初位于河南濮陽,後東遷至山東巨野。
二、複姓
- 姓氏起源
鹹丘為罕見複姓,最早見于戰國時期,代表人物為鹹丘蒙,曾向孟子請教曆史問題(《孟子·萬章上》)。
- 文獻記載
《孟子》中記載鹹丘蒙質疑舜稱帝後其父瞽瞍是否需行臣禮,孟子則駁斥此說為“齊東野人之語”,強調堯舜禅讓的真實性。
補充說明
- 與“鹽丘”的區别:鹹丘與鹽丘(yán qiū)無關,後者指産鹽的丘地或清代鹽稅名目。
- 現代考據:學者王獻唐考證認為,鹹丘為周代鹹國故地,後為邾國所并。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春秋》《孟子》等古籍,或查閱山東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鹹丘的意思
《鹹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的是一塊含有丘陵或山脈的土地。通常用來形容地形起伏、地勢陡峭的區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鹹丘》這個詞的部首是“土”和“山”,其中“土”是左邊的部首,而“山”是右邊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是10劃。
來源和繁體
《鹹丘》一詞可追溯到古代文獻和詩歌裡。它的繁體形式為「鹹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時會出現不同的變體。對于《鹹丘》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有時會将兩個部首的位置互換,即“丘鹹”。
例句
1. 這片區域的地勢崎岖,到處都是鹹丘。
2. 我們要經過一片鹹丘才能到達山頂。
組詞
鹹水、鹹湖、丘陵、丘石、丘嶺、山丘等。
近義詞
山嶽、山峰、高地、山地、山脈等。
反義詞
平原、平地、低地、海灘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