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鹹丘的意思、鹹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鹹丘的解釋

複姓。 戰國 有 鹹丘蒙 。見《孟子·萬章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鹹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鹹丘(xián qiū)指中國古代的一處地名,屬春秋時期魯國領地。其中:

二、曆史地理背景

  1. 春秋魯國屬地

    鹹丘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齊國伐魯時“侵我西鄙,取鹹丘”,表明其位于魯國西部邊境,戰略地位顯著。該地曾為魯、齊兩國争奪的要地。

  2. 地理位置争議

    據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鹹丘在今山東省濟甯市汶上縣西南(一說兖州西),但具體位置因史料簡略存争議。現代學者多依據水系(如汶水)與鄰邑(如郈、壽張)推定其範圍。

三、文化意涵

四、文獻權威記載

  1. 古代典籍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齊師取鹹丘。”
    • 《水經注·汶水》:“汶水又西合鹹丘亭水,水出岡阜,西北流經鹹丘亭東。”
  2. 現代辭書

    《漢語大詞典》釋:“鹹丘,春秋魯地。在今山東汶上、郓城一帶。”(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考訂:“鹹丘,戰國屬齊,漢置縣,故治約在今山東嘉祥縣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參考資料:

  1.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傳文及杜預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三》(中華書局,2005)
  3. 王力《古代漢語·古地名通釋》(商務印書館,1999)
  4. 《禮記正義》鄭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6.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網絡擴展解釋

“鹹丘”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地理背景可詳細解釋如下:


一、古地名

  1. 地理位置
    鹹丘是春秋時期的古地名,位于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南部。
  2. 曆史背景
    • 原為古鹹國屬地,後成為邾國(魯國附庸)的城邑。
    • 魯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魯國與邾國因領土争端,魯軍火攻鹹丘,史載“焚鹹丘”(《春秋》),成為春秋早期著名的火攻案例。
    • 鹹丘得名可能與鹹國有關,鹹國最初位于河南濮陽,後東遷至山東巨野。

二、複姓

  1. 姓氏起源
    鹹丘為罕見複姓,最早見于戰國時期,代表人物為鹹丘蒙,曾向孟子請教曆史問題(《孟子·萬章上》)。
  2. 文獻記載
    《孟子》中記載鹹丘蒙質疑舜稱帝後其父瞽瞍是否需行臣禮,孟子則駁斥此說為“齊東野人之語”,強調堯舜禅讓的真實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春秋》《孟子》等古籍,或查閱山東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把鼻百怨幫同壁死槎槎川岩春靁大觀帖打磨陀地喙泛流返轅風言霧語鳳翥龍翔附統狗吃屎黑兜蟲厚誼還願心花椰菜回避回贈鞬弭簡恤羁獨戢鱗潛翼吉普女郎伎術攔刼覽政老實圪蛋流産陋素沵澷抹黑平韻辟隱裒克普渡跷怪乞米帖鹙子若此灑沃深味沈尹默詩材書坊水團樹枝松院松筠之節台弼投供橐土微文深诋窩主享祧相中邪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