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時序失調。語本《左傳·文公元年》:“履端於始,序則不愆。”《南史·宋紀中·文帝》:“五年春正月乙亥,詔以陰陽愆序,求讜言。” 唐 白居易 《祈臯亭神文》:“ 居易 忝奉詔條,愧無政術,既逢愆序,不敢寧居。”
“愆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南史》等典籍原文。
愆序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有“愆”和“序”兩個字。愆(qiān)是一個多音字,常見的讀音有qiān、gān、zhēn等。愆的部首是心,總的筆畫數為6畫。它的意思是過失、錯誤、違反規定等。
“序”(xù)的部首是廣,總的筆畫數為7畫。它的意思是次序、順序、序列等。
愆序在《康熙字典》中有收錄,在古代書法作品中也有出現。在繁體字中,“愆”和“序”是由相同的部首“心”組成,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愆序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比較簡潔,不像現在有草書、楷書等不同的字體風格。古代對于愆序的書寫方式比較統一,沒有太多變化。
愆序用于句子中,可以表示某人犯了錯誤或偏離了正确的道路。例如:
1. 他愆序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
2. 她的愆序行為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争議。
3. 孩子們應該明白愆序行為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組詞:愆懷(過失、過錯)、守序(遵守規則、秩序)、乘序(按次序、順序)。
近義詞:錯誤、過失、疏忽、偏差。
反義詞:準确、正确、守約、遵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