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官的意思、六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官的解釋

(1). 周 六卿之官。《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周禮·秋官·司寇》:“凡邦之大盟約,涖其盟書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鄭玄 注:“六官,六卿之官也。” 孫诒讓 正義:“謂大宰等六官之正。”《孔子家語·執辔》:“古之禦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宋 曾鞏 《節相制》:“古者出軍之法,始於一井之間;遣将之常,甫在六官之内。”

(2). 隋 唐 後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 唐 楊炯 《唐右将軍魏哲神道碑》:“導之以德,齊之以刑,威振六官,風揚五部。”《明史·孫應奎傳》:“至於 桂萼 以梟雄桀驁之資,作威福,納財賄,阻抑氣節,私比黨與,勢侵六官,氣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憤。” 清 曾國藩 《劉母譚孺人墓志銘》:“自餘挂名朝籍,待罪六官,去父母之邦,十有四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官”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周代“六官”體系(核心來源)

  1. 起源與職能
    源自《周禮》,是西周時期中央行政機構的統稱,對應六種官職:

    • 天官冢宰:總理政務,統領百官(相當于首相);
    • 地官司徒:掌管土地、戶籍、教育;
    • 春官宗伯:負責禮儀、祭祀、宗族事務;
    • 夏官司馬:主管軍事、國防;
    • 秋官司寇:執掌刑法、訴訟;
    • 冬官司空:管理工程、營造(《周禮》中“冬官”部分已失傳,後世以《考工記》補錄)。
  2. 政治地位
    六官首領合稱“六卿”,是周王治理國家的核心班底,職能覆蓋國家主要事務,形成“以官統事”的行政框架。


二、隋唐以後的“六官”演變(來源)

隨着三省六部制确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被類比為周代六官,但職能有所調整: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的細分職責,可參考《周禮》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六”和“官”。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是由“八”字旁構成,表示數字6,總共有四個筆畫。

“官”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官職,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

六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體系。在古代,官職一共分為九等,其中六個官職被稱為六官。這六個官職分别是禦史、大理、少府、太仆、宗正和衛尉,負責監察和管理政府事務。

繁體

在繁體字中,“六官”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六官并沒有統一一緻的寫法,而是根據個人的字體風格和習慣來書寫。因此,其寫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例句

1. 古代的六官職位非常重要,掌管國家事務。

2. 六官的職責是監督官員的表現和行為。

3. 六官制度在古代中國曆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組詞

1. 六官制:指古代中國的官制中的六個官職。

2. 六官職:指古代中國官制中的各個官職。

3. 六官監察:指六官職責中的監察工作。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六員、六班

反義詞:七官、五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