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延的意思、申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延的解釋

延長。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 子良 又問:‘既靈聖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數年不?’”《梁書·殷鈞傳》:“謹當循復聖言,思自補續,如脫申延,實由亭造。”《南史·劉霁傳》:“母 明氏 寝疾, 霽 年已五十,衣不解帶者七旬……夜中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算盡,君精誠篤志,當相為申延。’後六十餘日乃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申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ēn yán,其核心含義是“延長、拖延”。以下從多個角度對該詞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釋
    “申延”由“申”和“延”組成,其中“延”意為延長、推遲,整體強調時間或行動上的延續或耽擱。
  2. 古籍例證
    • 《冥通記》記載:“子良又問:‘如脫申延,實由亭造。’”指通過請求或等待實現延期。
    • 《南史·劉霁傳》中,通過夢境描述“申延”生命,體現其“延長”的用法。

二、使用場景

  1. 客觀事務拖延
    多用于描述工作、計劃等因客觀原因(如資源不足、突發情況)導緻的延遲。例如:“項目因資金問題被申延。”
  2. 主觀行為拖延
    也可形容個人因态度猶豫、效率低下造成的推遲。例如:“他習慣性申延決策,導緻錯失良機。”

三、曆史典故

據《左傳·宣公十四年》記載,魯國大夫申伯請求擔任軍事要職,但魯宣公拖延許久才批準。這一事件成為“申延”一詞的典型用例,既體現權力博弈,也反映古人以耐心應對拖延的态度。


四、近義詞與對比


“申延”既可指客觀事務的延期,也可描述主觀行為的拖延,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其曆史用例和現代語境均表明,該詞適用于正式文書與日常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梁書》《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申延

申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申和延,共有12畫。

申是一個常用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田,總計有5畫。申的一種繁體寫法是產。

延也是一個常用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廴,總計有8畫。延的一種繁體寫法是延。

來源

申延這個詞來自《周易》中的《系辭上》:“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也,乃順承天”。在這裡,申延的含義是順從、延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申的寫法是「厶申」,延的寫法是「小臼延」。

例句

1. 他申延家族的傳統,繼續藝術家的職業。

2. 在這次會議上,我們需要申延我們的合作。

3. 他決定延續申請政府的援助。

組詞

申報、延期、順延、續延、申請。

近義詞

繼續、延續、順從。

反義詞

中止、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