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徧舉的意思、徧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徧舉的解釋

全面概括;全部列舉。《荀子·正名》:“故萬物雖衆,有時而欲徧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漢 班固 《西都賦》:“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新唐書·百官志一》:“其名類繁多,莫能徧舉。”

謂部分地概括、列舉。《荀子·正名》:“有時而欲徧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别名也。” 俞樾 《諸子平議·荀子三》:“疑此‘徧’字乃‘偏’字之誤。上雲‘徧舉之’,乃普徧之義,故曰‘大共名也’;此雲‘偏舉之’,乃一偏之義,故曰‘大别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徧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全面概括或全部列舉。以下是具體解釋:

  1. 詞義解析

    • 徧:通“遍”,意為普遍、全面覆蓋。
    • 舉:指列舉、提出。
      組合後,“徧舉”強調對事物進行無遺漏的概括或詳盡羅列,常見于文獻或學術語境中。
  2. 讀音差異
    不同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分歧:

    • 标注為pián jǔ,而标注為biàn jǔ。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徧”通常讀作biàn(同“遍”),可能因古音或方言導緻差異。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需要強調完整性的語境,例如學術論文中對概念的全面梳理,或法律條文中的詳盡條款列舉。

提示:現代漢語中“徧舉”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替代詞為“遍舉”或“全面列舉”。如需具體例證,可參考古籍或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徧舉(biàn jǔ)是一個中文詞彙,使用頻率較低。它由“才”和“示”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屬于繁體字。在古時候寫法中,徧舉的“才”字在右邊,而“示”字在左邊。這個詞的意思是廣泛引用,多角度考慮,概括全面。 以下是徧舉的一些例句: 1. 這本書徧舉了各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 我們需要徧舉不同方案,然後選擇最適合的一個。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廣泛引用(guǎng fàn yǐn yòng):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某個觀點或理論。 2. 全面綜述(quán miàn zōng shù):詳盡地總結各個方面的信息或事實。 徧舉的近義詞是: 概括(gài kuò):将事物的各個方面歸納總結。 徧舉的反義詞是: 片面(piàn miàn):隻考慮某個方面的觀點或信息,忽略其他方面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