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将無同的意思、将無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将無同的解釋

猶言莫非相同;恐怕相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阮宣子 有令聞,太尉 王夷甫 見而問曰:‘ 老 莊 與聖教同異?’對曰:‘将無同?’”亦作“ 将毋同 ”。 宋 程大昌 《續演繁露·将毋同》:“ 王戎 問 老 莊 、 孔子 異, 阮瞻 曰:‘将毋同。’不直雲同而雲‘将毋同’者, 晉 人語度自爾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附錄《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第二講:“‘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樣講?有人說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說是‘豈不同’的意思--總之,是一種兩可、飄渺恍惚之談罷了。”參見“ 三語掾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将無同”是魏晉時期常見的委婉表達,主要用于表達揣測或試探性肯定的語氣,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用疑問語氣表達“莫非相同”“大概相同”的含義,常見于對兩種思想或觀點的調和性回應。該詞出自《世說新語·文學》,記載阮修(字宣子)回答太尉王衍關于老莊與儒家異同時,以“将無同?”三字作答,既避免直接沖突又暗含認同,因此被舉薦為官,成就“三語掾”典故。

二、語義特征

  1. 語氣功能:通過疑問句式弱化斷言感,帶有晉人特有的含蓄表達風格(如《晉書》記載阮瞻用此語調和名教與自然的矛盾)
  2. 構詞特點:“将無”為晉代語氣助詞組合,相當于“莫非”“恐怕”,整體構成“或許沒有不同”的委婉肯定
  3. 曆史演變:宋代程大昌《續演繁露》考證,晉人習慣在表達共識時采用“将毋同”這類迂回說法,體現當時玄學清談的語境特征

三、注意易混淆點 部分現代詞典(如)誤釋為“完全不同”,實為望文生義。正确理解應結合曆史語境,該詞本質是通過疑問形式表達趨同性判斷,而非否定差異。建議優先參考《世說新語》《晉書》等原始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将無同的意思

《将無同》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相同的地方,很多地方都不一樣。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差異或者人的個性特點的不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将無同》的拆分:将(音jiāng,部首:將)無(音wú,部首:無)同(音tóng,部首:口,筆畫:6)。

來源和繁體

《将無同》來源于古代著名的詩人杜甫的《石壕吏》詩:“昔日戰場輸赢定,而今将無同。”這句話原指戰場上輸赢的結果已經決定,現在沒有了相同的情況。後來,這句話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成語。

在繁體中,将字寫作「將」,無字寫作「無」,同字寫作「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将字的寫法更接近于「將」。無字的古代寫法是「毋」。同字的古時候寫法是「彤」。

例句

他們兩個人性格完全相反,将無同。

這兩幅畫雖然是同一主題,但是風格迥異,将無同。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區别對待、各不相同、截然不同。

近義詞:大不相同、各異。

反義詞:各有異同、大緻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