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專誠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顔也;宵夙虔竦,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虔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sǒng,其核心含義為敬畏。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臣節》:
“專誠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顔也;宵夙虔竦,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意為:時刻保持敬畏,如同威嚴的天神在面前;日夜戒懼,如同身處滾燙的鼎鑊旁。
“虔竦”強調一種發自内心的敬畏與戒懼,常用于形容對權威、神明或重大事物的态度,帶有莊重、嚴肅的語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虔竦(qián sǒ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由衷地敬畏或虔誠的心情。
虔竦的部首是虍和立,其中虍為獨立的部首,立為右邊的部首。虔竦的總筆畫數為15。
虔竦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坊記》篇中,形容人們在廟堂祭祀時表現出的虔敬之心。
繁體字“虔竦”保留了其簡體字的形狀。
虔竦在古代有多種寫法,如虔崇、虔誦、遷愫等。這些寫法在字形上稍有不同,但都傳達着虔敬、敬畏的意思。
1. 他虔竦地跪在廟堂前,默默祈禱着。
2. 她虔竦地瞻仰着聖像,表達着對神的崇敬之情。
虔信、虔誠、虔敬、竦立、竦動
敬畏、恭敬、崇拜、尊敬
輕蔑、不敬、蔑視、嘲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