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擔任傳遞文書或遞運貨物的差役或民丁。後指搬運工人。 唐 顔真卿 《皇帝即位賀上皇表》:“臣不勝悲憤之深,遂遣腳力人 張子雲 間道上表。”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七章:“我們是海口上的腳力人呵, 大埠頭 快丢才逃難出來的呀!”
“腳力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見)。
《腳力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走路快的人或行走能力強的人。他們步伐輕快,行動迅速。
成語《腳力人》可以拆分為“⻊”、“力”和“人”三個部首。
筆畫數目分别為“7”、“19”和“2”。
《腳力人》成語來源于古代,《論語·先進》中有一句“或命或诏,或賞或罰,或戰或賊,或饑或乏,或喜或怒,或溺或走者,曰腳力且趯者”。意思是不管是被命令、被指示、被獎勵、被懲罰、在戰争中、遇到賊、挨餓或者缺乏、開心或者生氣、溺水或者走路的人,都叫做腳力人。
《腳力人》的繁體字為「腳力⼈」。
在古代,「腳力人」這個成語通常以「足」而不是「腳」來表示,所以常見的寫法為「足力者」。
1. 他是個真正的腳力人,走起路來飛快。
2. 這位快遞員是個腳力人,總能準時送達貨物。
1. 走路: 指用腳步移動。
2. 步伐: 指行走的節奏和步子。
3. 迅速: 指速度快,迅捷。
1. 腳步輕快: 意思相似,都形容人的行走快速。
2. 快如閃電: 強調行動速度極快,比喻非常迅速。
1. 行動緩慢: 指行走或行動速度較慢的人。
2. 發呆: 意指停止行動,思考或走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