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敕的意思、敦敕的詳細解釋
敦敕的解釋
督察敕戒。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詔﹞使中謁者 魏郡 清淵 馬憲 ,監作石橋梁柱,敦敕工匠。”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督促”與“命令”展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源構成:由“敦”和“敕”組成。
- 敦:本義為厚道、誠懇,引申為督促、勸勉()。
- 敕:指帝王的诏令或告誡,強調權威性(、)。
- 整體含義:指上級對下級的督察、告誡或命令,常見于古代君臣關系中(、)。
2.具體用法
- 古代語境:多用于君主對臣子的監督與指令。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監作石橋梁柱,敦敕工匠”,體現對工匠的監督與要求(、)。
- 現代引申:可表示嚴肅的勸告或指導,強調态度懇切且具權威性()。
3.差異說明
部分來源對“敦敕”的解釋側重不同:
- 側重“勉勵”:如提到“親切勉勵”,可能源于“敦”的勸勉含義()。
- 側重“督察”:多數來源(如、4、5)強調監督與敕令的結合,更貼近曆史文獻用例(、)。
4.總結
“敦敕”是一個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在官方文書中多指權威性的督察與命令,而在人際交往中可能包含勸勉意味。其核心是通過督促與指令确保事務的完成,常見于古代政治與工程管理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敕是一個較為古老的漢字,其意思是嚴正命令或者是鄭重告誡。接下來,我會為你解析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
拆分部首:敦字的拆分部首為攵(攴)。攵是表示“手”的意思,所以可以看出敦字與手的動作或行為有關。
筆畫:敦字總共有8個筆畫。它的寫法包括九種基本筆畫,如橫、豎、撇、捺、點、鈎、提、橫折、豎鈎等。
來源:敦字最早出現在《説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它是由攵和屯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屯字表示軍隊集結,攵字表示行為或動作,所以敦字的含義被引申為嚴厲、懇切的告誡。
繁體:敦字的繁體寫法為『㳺』,由四個部首組成,包括又、土、攴和糸。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敦字的寫法略有變化。它的舊字形是由二十個橫豎相交的直線構成,形似網狀結構。
例句:1. 他敦敕下令全體人員遵守紀律。
2. 政府敦敕民衆遵守交通法規。
組詞:敦情、敦實、敦促、敦厚、敦化、诏敦。
近義詞:命令、告誡、嚴厲、鄭重。
反義詞:寬宏、寬容、寬厚。
希望以上的解析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