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倨的意思、驕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倨的解釋

亦作“ 驕踞 ”。傲慢不恭。《管子·白心》:“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單于驕踞益橫,内暴滋深。”《舊唐書·突厥傳上》:“ 始畢 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 長安 ,頗多橫恣。” 宋 司馬光 《程夫人墓志銘》:“夫人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鞅鞅驕倨可譏訶狀,由是共賢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婦尤驕倨,常傭奴其夫,自享饈饌。” 章炳麟 《支6*那印度聯合之法》:“ 清 廷於鄰國,強則佞諛,弱則驕倨,此最可嗤鄙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驕倨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驕倨”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傲慢不恭的态度,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結構

    • “驕”指驕傲、自負,“倨”指傲慢、不謙遜,二者組合強調一種居高臨下的不恭姿态。
    • 異體寫法為“驕踞”,如《後漢書》中“單于驕踞益橫,内暴滋深”。
  2. 文獻例證

    •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白心》:“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說明古代已用于批判傲慢無禮之人。
    • 《呂氏春秋》亦提到“貴為天子,而不驕倨”,進一步印證其表意場景。
  3. 擴展關聯

    • 單獨“倨”字在《禮記》中解釋為“倨中矩,句中鈎”,形容姿态的剛直與彎曲,後引申為态度強硬。
    •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古代權貴、将領的跋扈形象。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疏進一步了解其用法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驕倨

《驕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自負、傲慢、目中無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馬(馬頭)和句(句字底部右側的一撇),總共有12個筆畫。

《驕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初的意思是馬匹傲慢高傲,後來引申為人類行為的特征。繁體字形為「驕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化。《驕倨》在古代常見的寫法為「驕傲」。其中「驕」這個字單獨也有達觀得意、自負自高的意思,而「傲」意為傲慢、不屑于人。

以下是一些使用《驕倨》的例句:

1. 他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倨,總是看不起别人。

2. 這個公司的老闆驕倨得幾乎無法忍受。

3. 她的驕倨态度讓她失去了許多機會。

一些與《驕倨》相關的詞彙:

組詞:驕傲、倨傲、倨然、傲然、驕縱、自負。

近義詞:傲慢、自大、自高自大。

反義詞:謙遜、謙虛、謙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