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氣盛貌。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寫意》:“杯擎碧玉香浥瀉春醪,拜獻丘山聊慰勞。”
“香浥”是一個由“香”與“浥”組合而成的文學性詞彙,需拆解分析:
香
本義指芬芳的氣味,引申為美好的事物,如“花香”“書香”。在古詩詞中常與自然意象結合,如李商隱“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中的熏香描寫。
浥
讀音為yì,本義為“濕潤”,多見于古漢語。最經典的用例是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輕塵”,描寫晨雨沾濕塵土的狀态。此字自帶詩意,常與雨、露等濕潤意象關聯。
組合義
“香浥”可理解為“香氣浸潤”或“芬芳被潤澤”的意境,多用于描述晨露沾花、細雨染香等場景。例如:“曉露香浥薔薇”即描繪清晨露水濕潤薔薇并散發芬芳的畫面,兼具視覺(濕潤)與嗅覺(香氣)的雙重美感。
需注意:“浥”易與“溢”(yì,滿而流出)混淆,但二者語境截然不同:“香溢”指香氣濃郁四散,而“香浥”強調香氣在濕潤環境中的氤氲感。由于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推斷,建議提供出處以便更精準解讀。
《香浥》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芬芳沁入人心,散發出香氣。
它由兩個字組成,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為“香”和“水”,其中“香”的部首是“香”,“水”的部首是“氵”。整個詞組的筆畫數為12。
《香浥》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人的作品,多用來形容花卉、植物等散發出的濃郁香氣。
在繁體字中,香浥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香浥」。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中,有一些差異,但《香浥》這個詞的基本形态保持了一緻,未出現重大變化。
1. 花香浥溢,使人陶醉其中。
2. 雨後的大地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土壤香浥。
組詞:花香浥溢、風吹香浥
近義詞:芬芳、馨香、芳香
反義詞:臭濁、腥臊、惡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