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厲的意思、矯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厲的解釋

(1).矯情厲色。假裝嚴厲。《逸周書·官人》:“矯厲以為勇,内恐外誇,亟稱其説,以詐臨人。” 朱右曾 校釋:“矯厲,矯情厲色也。”

(2).造作勉強。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3).勉力磨練。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矯厲才智,競逐縱橫。”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薦楊誠齋》:“若朝廷之亦得如此三數輩,可以逆折奸萌,矯厲具臣,為益非淺。” 清 吳敏樹 《與朱伯韓書》:“其才之與學,雖已薄陋,而其矯厲自直之氣,差欲不後於古人。”

(4).高昂激越。《文選·成公綏<嘯賦>》:“時幽散而将絶,中矯厲而慨慷。” 李善 注:“矯,舉也。” 呂向 注:“厲,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矯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義分解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以下依據權威辭書及文獻進行闡釋:

一、詞義分解

根據《漢語大詞典》,“矯”本義為“使曲者直”,引申為糾正、匡正;“厲”原指磨刀石,後衍生出嚴格、嚴肅之義。二字組合後,“矯厲”指通過嚴格手段糾正偏差,常見于描述對行為或品格的強制性修正。

二、典籍出處

《莊子·天下》中有“不矯厲而自直”的表述,此處以否定句式強調自然修正的理想狀态,反襯“矯厲”特指人為幹預的糾正過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載“矯厲名節”一語,用于描述官員對自身操守的刻意約束。

三、用法辨析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具有以下特征:

  1. 對象範疇:既可針對具體行為(如禮儀失範),也可指向抽象品質(如道德瑕疵)
  2. 程度界定:含強制性意味,區别于溫和勸誡
  3. 情感色彩:屬中性詞,但具體褒貶取決于語境

四、近義對比

較之“矯正”側重結果導向,“矯厲”更強調修正過程中的嚴格态度,與“砥砺”“規正”構成近義詞群。《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之與“放任”形成反義對照,突顯其幹預特性。

五、現代承襲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保留于學術著作和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将其列為文言遺存詞彙,建議現代文本中可用“嚴格糾正”“強制規範”等短語替代以增強可讀性。

網絡擴展解釋

“矯厲”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1. 假裝嚴厲
    指故意表現出嚴肅強硬的态度,并非出自本心。如《逸周書·官人》提到“矯厲以為勇”,朱右曾注釋為“矯情厲色”。

  2. 造作勉強
    形容刻意違背本性或強行改變自然狀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中“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即強調本性無法通過刻意造作改變。

  3. 勉力磨練
    指通過努力修煉提升能力或品格。三國阮籍《達莊論》有“矯厲才智”,宋代周密著作中也提及通過矯厲“逆折奸萌”。

  4. 高昂激越
    形容聲音或氣勢高亢激烈,此義項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描述特定情境。


典型例句

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榜示寶仗草圖池島赤誅沖齧牀位丹之所藏者赤調燮鼎圖亸避返樸還真剛毅割驩刮刮咂咂孤棟桂魚古始含桃黃六黃種人活師奸人交番醮火鯨波怒浪極已鈞天凱旋門開袠康安看落倥急良計遼東鶴蟉結淩辱林壑心買鬼名義内煉噴薄憑侮平縣七短八長遒捷授經梳掌損阙鎖呐唐玄宗貪醟天郊帖職文閥無崖先次限禁蕭娘細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