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厉的意思、矫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厉的解释

(1).矫情厉色。假装严厉。《逸周书·官人》:“矫厉以为勇,内恐外夸,亟称其説,以诈临人。” 朱右曾 校释:“矫厉,矫情厉色也。”

(2).造作勉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3).勉力磨练。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矫厉才智,竞逐纵横。”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杨诚斋》:“若朝廷之亦得如此三数辈,可以逆折奸萌,矫厉具臣,为益非浅。”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其才之与学,虽已薄陋,而其矫厉自直之气,差欲不后於古人。”

(4).高昂激越。《文选·成公绥<啸赋>》:“时幽散而将絶,中矫厉而慨慷。” 李善 注:“矫,举也。” 吕向 注:“厉,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词义分解和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以下依据权威辞书及文献进行阐释:

一、词义分解

根据《汉语大词典》,“矫”本义为“使曲者直”,引申为纠正、匡正;“厉”原指磨刀石,后衍生出严格、严肃之义。二字组合后,“矫厉”指通过严格手段纠正偏差,常见于描述对行为或品格的强制性修正。

二、典籍出处

《庄子·天下》中有“不矫厉而自直”的表述,此处以否定句式强调自然修正的理想状态,反衬“矫厉”特指人为干预的纠正过程。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矫厉名节”一语,用于描述官员对自身操守的刻意约束。

三、用法辨析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具有以下特征:

  1. 对象范畴:既可针对具体行为(如礼仪失范),也可指向抽象品质(如道德瑕疵)
  2. 程度界定:含强制性意味,区别于温和劝诫
  3. 情感色彩:属中性词,但具体褒贬取决于语境

四、近义对比

较之“矫正”侧重结果导向,“矫厉”更强调修正过程中的严格态度,与“砥砺”“规正”构成近义词群。《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之与“放任”形成反义对照,突显其干预特性。

五、现代承袭

在当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于学术著作和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将其列为文言遗存词汇,建议现代文本中可用“严格纠正”“强制规范”等短语替代以增强可读性。

网络扩展解释

“矫厉”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层释义:

  1. 假装严厉
    指故意表现出严肃强硬的态度,并非出自本心。如《逸周书·官人》提到“矫厉以为勇”,朱右曾注释为“矫情厉色”。

  2. 造作勉强
    形容刻意违背本性或强行改变自然状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即强调本性无法通过刻意造作改变。

  3. 勉力磨练
    指通过努力修炼提升能力或品格。三国阮籍《达庄论》有“矫厉才智”,宋代周密著作中也提及通过矫厉“逆折奸萌”。

  4. 高昂激越
    形容声音或气势高亢激烈,此义项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描述特定情境。


典型例句

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白漠包间昌繁榱栋蹴蹹蝶子短发恩有重报海蓝横标花麻调嘴回日讲戎教练员惊急力京片子径涂晶状体僦工浚齐堀虚藞苴凉昧砻琢埋根满天星毛手毛脚贸袭鸣钟凝冰暖云凄冽庆阴七言律乳制品射流生晓诗颂霜柏霜鹘双曲线属调松纹宿谋弹冠逃遁天兵天将亭景痛挠痌伤惘惑万窍卫护无壅详看小觑遐烛屓奰檄定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