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雲: 宏 受诏侵 魏 ,軍次 洛口 ,前軍克 梁城 。 宏 聞 魏 援近,畏懦不敢進。 魏 人知其不武,遺以巾帼。北軍歌曰:“不畏 蕭娘 與 呂姥 ,但畏 合肥 有 韋武 。”“蕭娘”即姓 蕭 的女子,言 宏 怯懦如女子。後以“蕭娘”為女子的泛稱。 唐 楊巨源 《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宋 周邦彥 《西園竹》詞:“奈向燈前堕淚,腸斷蕭娘。” 清 金農 《與陳學士壯履晚食戲成》詩之一:“漫道蕭娘纖指同,熏人辛味出柈中。” ********* 《鹽原日記詩抄》之八:“離人又動飄零感,泣下蕭娘一曲歌。”
“蕭娘”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學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蕭娘”最早出自《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南朝梁的将領蕭宏奉命攻打北魏時,因怯懦畏戰,被北魏士兵譏諷為“蕭娘”(即像女子般膽小),并傳唱歌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武”。此處“蕭娘”原指蕭宏,後演變為對女子的泛稱。
在唐宋詩詞中,“蕭娘”常作為女子的代稱,例如:
部分資料提到“蕭娘”形容女子悲傷凄涼(如),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引申解讀。而“蕭”字本身雖有“冷落”之意,但“蕭娘”一詞的核心含義仍以曆史典故和文學泛稱為主。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需注意其最初帶有貶義色彩,後經文人創作逐漸中性化。
建議結合《南史》原文及唐宋詩詞例句,進一步理解該詞的演變脈絡。
《蕭娘》是一個詞,主要指古代女性的美稱,形容其婀娜多姿、風姿動人的樣貌和儀态。這個詞有着濃厚的文學色彩,通常用來描繪古代女性的美麗和優雅。
拆分部首和筆畫:蕭(艹字頭,總筆畫數8)、娘(女字旁,總筆畫數10)。
來源:《蕭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一詩中,用來描繪一個美麗的女子形象。
繁體:蕭娘。
古時候漢字寫法:蕭娘(秀娘、嚣娘、銷娘)。
例句:
古今多少英雄事,舉世稱名的!也不過是這不可多得的蕭娘一笑罷了。
組詞:蕭瑟、娘子、娘家、丫環、娘兒們。
近義詞:佳人、美人、才子、絕色、美女。
反義詞:丑女、乳臭未幹、老妪、黃臉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