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極已的意思、極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極已的解釋

窮盡;終止。《管子·樞言》:“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已者殆。”《宋書·顔延之傳》:“外示寡求,内懷奔競,幹祿祈遷,不知極已,預讌班觴,肆駡上席。”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耒水》:“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極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極已”是古漢語中常見的副詞性短語,主要用于強調程度或狀态的極限性,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達到頂點”“無以複加”。根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記載,該詞在語義和用法上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程度副詞功能

    “極”表極緻,“已”為句末語氣詞,組合後構成“極+形容詞+已”結構,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極其”。例如《莊子·徐無鬼》載“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郭象注:“槁木之形,死灰之心,亦極已矣”,此處強調心性寂滅達到極緻狀态。

  2. 時空邊界表達

    在空間維度上可指地理盡頭,《史記·貨殖列傳》有“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衆,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楊、平陽陳西賈秦、翟,北賈種、代,然重矜儆,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商。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而武靈王益厲之,其謠俗猶有趙之風也。故楊、平陽陳掾其間,得所欲。溫、轵西賈上黨,北賈趙、中山。中山地薄人衆,猶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為倡優。女子則鼓鳴瑟,跕屣,遊媚貴富,入後宮,遍諸侯。然邯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北通燕、涿,南有鄭、衛。鄭、衛俗與趙相類,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氣任俠,衛之風也。”,其中“極已”隱含着地域邊界概念。

  3. 哲學維度闡釋

    王力《古代漢語》特别指出,“極已”在道家文獻中常與“至矣盡矣”形成互文,如《莊子·齊物論》“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此處“極已”與“至矣盡矣”共同構成對認知極限的哲學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極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極已”指窮盡、終止,強調事物發展到極限或結束的狀态。例如《管子·樞言》提到“久而不知極已者殆”,暗示不知適可而止會帶來危險。

二、文獻用例

  1. 《宋書·顔延之傳》
    描述官員“不知極已”,暗指對權力貪求無度。
  2. 《水經注·耒水》
    用“情不極已”表達情感深厚到難以終止。

三、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認為“極已”可表示“達到極點”,例如“極已盡,日已落山”,強調極端狀态無法超越。

四、字義分解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境,描述自然現象、情感或行為的極限狀态,如“風雪之歡極已盡”。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管子》《水經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苾蒭不得不爾螭魅魍魉辍業道旁苦李大緻碘酊砥厲廉隅滴溜溜敦實翻謬飛來飛去氛祲跟兔鹳陣詭蹇瑰質國舅雇租還帥漢簡皇媪黃埔軍官學校華潤灰筆兼燭儆報精藍巾盥驚坐酒家胡九神肌質橛眼款款輕輕萊田老醬棚烈軍屬栗木浏飙流诳明曉鳴筝女招待員批評鉗鉗七古清暢肉餅三郊暑吏湯液體實侮谑想到相國寺響屧顯義骁傑小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