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調和陰陽。古謂宰相能調和陰陽,治理國事,故以稱宰相。 唐 顔舒 《刻漏賦》:“罷衣裳之颠倒,配皇極而調燮。”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調燮。” 清 蔣士铨 《桂林霜·議恤》:“世掌絲綸,官居鼎鉉,中書慚任調燮。”
(2).調養;調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韻》:“齒髮久已疏,又復失調燮。” 宋 陸遊 《冬夜作短歌》:“衣裘視寒暖,日夜自調燮。” 清 朱之瑜 《與闆矩書》之一:“臺兄英年暢遂,精研調燮之理,何為亦有此恙?”
“調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指宰相通過協調陰陽、平衡自然與人事來治理國家。這一用法源于《尚書·周書·君奭》的典故,認為宰相需具備“調和陰陽”的能力。
古籍例句:
後引申為對身心的調養,強調通過調整飲食、作息等保持健康。
古籍例句:
《調燮》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改善、調整或照料事物使之變得更好、更合適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調燮》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火”,分别表示語言和火焰。它的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調燮》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多義性,可以表示修整、整饬、調治等意思。
繁體:《調燮》的繁體字是「調燮」。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調燮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以現代的寫法為主。
例句:1. 這家餐廳經過一番調燮後,口味更加美味了。
2. 老師認真調燮了課程内容,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調整、燮理、調理。
近義詞:整理、修整、整饬。
反義詞:混亂、雜亂、不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