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潔白明亮貌。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昭昭天宇闊,皛皛川上平。”《全唐詩》卷七八七載《白受采》:“皛皛金方色,遷移妙不窮。”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抒悃》:“雨歇南山積翠,來紫陌晴光皛皛。” 清 金農 《近溪庵懷亦谙上人》詩:“皛皛銀色雲,盤盤螺髻樹。”
“皛皛”是一個較為生僻的疊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皛皛》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或光線顔色明亮、潔白、純淨的樣子。它傳達着一種清新、明亮、純潔的感覺。
《皛皛》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白”字的部首,“皮”,右邊是“等”字的部首,“示”。總共有13個筆畫。
《皛皛》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文獻中也可見到它的使用。它常用來描述潔白、明亮、清澈的事物,如皛皛的白雪、皛皛的光線等。
《皛皛》的繁體字是「皛」。
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與現代不同,相對于現代的簡化字,古時候的《皛皛》寫作「皝皝」。
1. 看!那皛皛的白雲在藍天中飄蕩。
2. 冬日的雪花紛紛揚揚,潔白皛皛,美麗極了。
3. 清晨的陽光穿過樹梢,灑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皛皛的光斑。
皛皛的光芒、皛皛的雪花、皛皛的月光、皛皛的玉石
潔白、明亮、純淨
晦暗、昏暗、髒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