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的意思、受持的詳細解釋
受持的解釋
佛教語。謂領受在心,持久不忘。《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如彼外道,聞他邪説,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吾嘗夢梵僧告予曰:‘世且亂,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難,能日誦千聲,可以免矣。’吾是以受持。” 清 恽敬 《金剛經書後》二:“若復有人聞是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受持誦讀,為人解説。”
詞語分解
- 受的解釋 受 ò 接納别人給的東西:接受。感受。受精。受權。受托。受降。受益。受業(a.跟隨老師學習;b.學生對老師自稱)。受教。受領。受聘。受理。 忍耐某種遭遇: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勞累)。 遭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網絡擴展解釋
“受持”是佛教術語,指對佛法或戒律的接受、銘記與實踐。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将佛法的教義或戒律領受于心,并通過持續修行使之融入言行。
- 分字解讀:
- “受”:從師所學,代表接受、領納佛法;
- “持”:解義修行,強調長期堅持與實踐。
2.佛教語境中的意義
- 在佛經中常與“讀誦”“書寫”等行為并列,如《金剛經》提到“受持四句偈”,即不僅要理解經文,還需通過反複思維和日常修持踐行其義理。
- 古代文獻如《百喻經》和宋代朱弁的記載中,均強調“受持”需心無旁骛地信守,如“雖聞正教,不信受持”則無法真正領悟佛法。
3.實踐要求
- 思想層面:需完全接納佛法,不生疑惑;
- 行動層面:如持戒、禅修等,需持續精進而非短暫行為。
- 典型例子包括《金剛經》中的“應作如是觀”,即通過觀照世間法如幻的本質來指導修行。
4.相關詩詞印證
- 唐代姚合詩句“梵書鈔律千馀紙,淨院焚香獨受持”,描繪了僧人在清淨環境中專注修持的場景。
“受持”強調從内心接納到外在行為的完整修學過程,是佛教修行者貫通“信解行證”的重要環節。如需更深入理解,可參考《金剛經》等經典及漢典、滬江詞典的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受持"?
"受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做動詞,意味着接受并堅持某種信仰、宗教、戒律、規範、責任或立場。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按部首拆分,"受持"由"受"字的"又(又三)"部和"持"字的"扌"部組成。
"受"的總筆畫數為5,"持"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受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如釋賢文》這部佛教經典中,是古代的漢文化詞彙。
在繁體字中,"受持"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所載,"受"字的古時候寫法為承字旁加手字旁。
而"持"字的古時候寫法則為兩個手字旁疊加在一起,形成"耑"的樣子。
例句
1. 他受持佛教已經多年。
2. 她決定受持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3.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他必須受持道德與職業的規範。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須受、受訖、受理。
近義詞:奉行、遵守、信奉。
反義詞:放棄、違背、抗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