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狡猾兇悍。《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十年》:“ 勛 将 孟敬文 守 豐縣 ,狡悍而兵多。”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劄子》:“故内治柔和,無狡悍思亂之民。”《明史·西域傳二·曲先衛》:“ 散即思 素狡悍,天子宥其罪,仍怙惡不悛。” 鄭觀應 《盛世危言·交涉上》:“彼雖狡悍,其奈我何?”
(2).謂壯健勇武。 宋 蘇轼 《上富丞相書》:“異時士大夫皆喜為卓越之行,而世亦貴狡悍之才。” 清 李有棠 《金史紀事本末·群盜叛服》:“其妹 四娘子 狡悍善騎射。”
“狡悍”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性格或行為既詭詐又兇猛,常用于描述人物或群體的特征。
形容體魄強健、勇猛善戰,含褒義色彩,多見于古代文獻。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明史》等原始出處。
狡悍(jiǎo hàn),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動物機靈狡猾、聰明機智的性格。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犬部和心部,并且有十一個筆畫組成。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
在繁體字中,“狡悍”仍然保持着“狡”、“悍”這兩個字的形式,隻是筆畫和排列稍有不同。繁體字的書寫方式更加複雜,但是它仍然保留着這個詞的意思和形狀。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狡悍是用象形字的方式來書寫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漸演變,狡悍的寫法也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狡悍這個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總結一下,狡悍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或動物具有聰明機智的性格,由犬部和心部組成,并且有十一個筆畫。在繁體字中,它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形式,隻是書寫方式有所變化。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寫法,使用了象形字的形式。例句和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也被提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