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時的意思、俟時的詳細解釋
俟時的解釋
等待時機。 漢 班昭 《東征賦》:“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盤桓,俟時而動,遐想 管 樂 ,遠明風流。”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太祖 龍躍俟時,作鎮 淮 泗 。”
詞語分解
- 俟的解釋 俟 ì 〔俟次〕依次。 等待:俟機進攻。 俟 í 〔萬(?)俟〕見“萬”。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時的解釋 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網絡擴展解釋
“俟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ì shí,意為等待時機,強調在適當的時候采取行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在特定情境下保持耐心,不急于行動,等待最有利的時機出現後再采取行動。
- 近義詞:待時、伺機、候機。
二、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
- 《三國名臣序贊》(袁宏):“孔明盤桓,俟時而動,遐想管樂,遠明風流。”
解讀:諸葛亮隱居等待時機,後效仿管仲、樂毅成就大業。
-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
解讀:強調修身待機,約束自身的同時管理他人。
-
現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戰略性的等待,如“投資需俟時”“俟時而發”等。
三、文化内涵
- 儒家思想:與“守時待命”理念相通,主張順應天時、修身以待機遇。
- 道家思想:暗合“無為而治”,強調自然時機的把握,而非強求。
四、相關成語
- 韬光俟奮:隱藏才能,等待奮發。
- 俟河之清:比喻等待不可能實現的事(如黃河水清)。
五、例句參考
“施主若能逐鹿天下,當可造福蒼生,積下十萬功德!俟時,施主多半便能靈返天界……”(,極低權威性,僅作語境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查閱《漢典》《儒林外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俟時的意思
俟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等待、等候、等到時機成熟。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俟時的部首是人,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俟時最早見于《左傳》古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詞彙。
繁體
俟時是俟時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俟時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具體寫法并無明确記載。
例句
1. 他俟時而行,使得事情更順利。
2. 如果我們能耐心俟時,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組詞
等候、等待、等待、等赴、等到
近義詞
等待、等候、等到
反義詞
迎接、追逐、前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