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無勳德而竊居祿位。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将軍乞緻仕表》:“朝無冒位之人,臣免妨賢之責。”
“冒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冒位”指沒有功勳德行卻竊取官職或地位,強調德不配位的行為。例如:北周庾信在《為閻大将軍乞緻仕表》中提到“朝無冒位之人”,即朝廷中沒有不稱職的官員。
總結來看,“冒位”具有鮮明的批判性,常用于描述社會或組織中不合理的職位分配現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庾信原文(來源:、8)。
冒位是指冒充他人身份、位置或職務的行為,也可以指以假冒真,冒充他人的身份或地位。
冒位的拆分部首是冫(兩點水),筆畫數為7畫。
冒位一詞源于《史記·張丞相列傳》,原文是“使卒微有冒焉,……心如千裡,拯人于危難之中,冒軍于敵國之地。”表示冒險代替。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冒充别人的意思。
冒位的繁體字為「冒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冒位在古代寫作「㖞位」,通過兩個略微不同的漢字來表示。
他為了取得這份工作,不惜冒位稱兄道弟。
冒名頂替、身份冒充、職位冒領
僞裝、冒充、假扮
真實、真相、真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