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角丱的意思、角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角丱的解釋

古代童稚束發為兩結,狀如角,稱“角丱”。《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鄭玄 注:“總角,聚兩髦也。丱,幼穉也。”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捧書隨諸兄,累累兩角丱。”亦以借指童時。 明 湯顯祖 《大司馬新城王公祖德賦》:“高文以就,角丱而起。”參見“ 總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角丱(jiǎo guàn)是漢語中一個描述古代兒童發式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字形、曆史背景及文化象征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角”:指孩童束發于頭頂兩側形成的發髻,形似牛角。《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兒童發髻,狀如兩角”。
  2. “丱”:象形字,描繪頭發分束後下垂的形态。《說文解字注》稱其“象小兒束發兩角貌”,強調發型特征。

    合義:特指兒童将頭發分梳于頭頂兩側,結成對稱的髻或辮,形似雙角,故稱“角丱”。

二、曆史背景與文化象征

  1. 年齡象征:周代起,“角丱”成為未成年男女的标志性發式。《禮記·内則》載“男女未冠笄者,總角丱而飾”,表明其適用于未行冠禮(男20歲)及笄禮(女15歲)的孩童。
  2. 文化意象:
    • 代指童年:如《詩經·齊風·甫田》“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以發式變化喻成長。
    • 象征純真:因專屬孩童,引申為天真爛漫的意象,如“角丱之年”指幼童時期(王力《古漢語字典》)。

三、相關考辨

  1. 異體與通假:“丱”亦作“䯤”,《廣韻》注音“古患切”(guàn),與“貫”通,表束發貫穿之意。
  2. 發式細節:部分學者認為“角”強調發髻形狀,“丱”側重束發動作(以繩纏繞),二者共同構成完整發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5.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角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結合搜索結果和詞義分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角(jiǎo)
    指動物頭部生長的堅硬結構(如牛角、鹿角),也引申為形狀像角的物體或部位。在古漢語中,該字還用于描述與角相關的文化意象,如《爾雅·釋地》提到北方特産“筋角”。

  2. 丱(guàn)
    指古代兒童将頭發束成兩角的發型,象征幼年階段。《詩經·齊風·甫田》中“總角丱兮”即描述此發式。

二、組合詞義

角丱(jiǎo guàn)
特指兒童束發為兩角的形态,代指童年或幼年。例如《詩經》用“總角丱兮”形容少年發式,後演化為對未成年的雅稱。

三、文化關聯

古代常通過發式區分年齡階段,“角丱”與“總角”“垂髫”等詞類似,均體現傳統年齡符號體系,如《禮記》記載“男女未冠笄者,總角丱以事”。

别人正在浏覽...

安托白報白璧襃化保健球鞭拊表侄女逞法初生之犢打磨陀碘酒風湖子蓋抹告往知來管他的龜精龜縮頭汗背心寒鷗約後車皇皇後帝患害緩征花靥揮金回向活屍駕崩劍外交嬗家丘荊飛寄匿金麟緊身衣極娛軍伍狼吞兩稅法流華陋巷眉清目秀甿俗門廕泥封旗地然除儒林濡忍攝威擅勢石卵手制四花騰翔挑耳蛻皮晚謬威風掃地小聖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