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順忍讓。《史記·刺客列傳》:“鄉使 政 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難,必絶險千裡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韓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 嚴仲子 也。” 宋 王安石 《上相府書》:“濡忍以不去,又義之所不出也。” 清 戴名世 《李烈婦傳》:“夫人尋常一小事尚多有濡忍不決,而況生死之際乎!”
“濡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指柔順、隱忍的品性,強調像水一樣包容忍耐。該詞由“濡”(本意為浸濕、潤澤,引申為柔和)和“忍”(忍耐)組成,合起來形容以柔克剛的處事态度。
字面拆解
引申意義
常用于描述人在逆境中克制情緒、顧全大局的行為,如《史記》提到聶政之姊“無濡忍之志”,即缺乏隱忍的意志。
該詞蘊含中國傳統哲學中“以柔克剛”的思想,與道家“上善若水”理念相通,強調内在韌性而非外在強硬。
《濡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忍耐、忍受。
《濡忍》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心(忄),擁有11個筆畫。
《濡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成公二年》:“妾濡其道,忍而不辍。”其中“濡忍”用來形容女子忍受痛苦而不抱怨。
《濡忍》的繁體字為「湻﹣」。
在古代,漢字《濡忍》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和意義并未改變。
1. 面對困境,他濡忍着痛苦,默默承受。
2. 他從小就鍛煉了濡忍的品質,所以在遇到挫折時能夠鎮定應對。
1. 濡忍心情:形容忍耐着不愉快的情緒。
2. 忍者濡忍:指忍者們身懷絕技,能夠忍受各種艱苦和痛苦。
1. 忍耐:同樣表示忍受、忍耐的意思。
2. 忍受:指經受住或忍耐痛苦、困苦等不良環境。
1. 發怒:相反的情緒,指無法忍受,表現出憤怒、生氣。
2. 容忍:指寬容、忍讓。與濡忍不同,容忍含有包容、諒解的意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