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拊的意思、鞭拊的詳細解釋
鞭拊的解釋
亦作“鞕拊”。鞭杖。古代刑罰之一種。《隸釋·漢太尉劉寬碑》:“故能去鞭拊,如獲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姦。”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拊的解釋 拊 ǔ 拍:拊掌大笑。 古同“撫”,安撫,撫慰。 器物的柄。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鞭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刑罰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鞭拊”指用鞭子和棍杖進行懲罰,屬于古代刑罰的一種形式,常用于嚴厲訓斥或懲戒犯人。該詞由“鞭”(鞭打)和“拊”(杖擊)兩個動作組成,強調交替使用兩種工具施刑。
詳細釋義
-
構成與用途
“鞭”指驅使牲畜的軟繩狀工具,後引申為刑具;“拊”本義為拍打,此處指用棍杖擊打。兩者結合後,特指古代官吏或執法者通過鞭打與杖擊的方式實施懲罰。
-
曆史背景
在古代社會,鞭杖是常見的刑罰工具,用于懲治罪犯或違反紀律者。例如《隸釋·漢太尉劉寬碑》記載:“故能去鞭拊,如獲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姦”,表明通過“鞭拊”可震懾犯罪,無需嚴刑逼供。
-
其他寫法
該詞在文獻中亦作“鞕拊”,屬于異體寫法,含義相同。
現代延伸
如今“鞭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嚴厲的訓斥或懲戒行為,不再作為實際刑罰存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體系,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拊》這個詞的意思
《鞭拊》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鞭子進行打擊與拍打。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舞蹈或其他表演形式中的動作,以及打擊或懲罰行為。它所傳遞的含義主要與用鞭子進行打擊或拍打有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鞭拊》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鞭”和“拊”。其中,“鞭”的部首是“革”,“拊”的部首是“扌”。
整體分解為鞥(鞥)、革(革)和扌(扌),共計10個筆畫。
來源
《鞭拊》是中國古代漢字詞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文明和戰争時期。鞭子和拍打在古代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
繁體
繁體字是指在簡體字的基礎上,結構更為複雜的漢字形式。《鞭拊》這個詞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相同,即“鞭拊”。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鞭拊》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稍有差異,但整體上和現代的寫法相似。其中,“鞭”的古漢字寫法為“鞭(革厶言)”,“拊”的古漢字寫法為“拊(扌甫)”。
例句
1. 那位藝術家在舞台上用鞭拊的動作展示了他的駕馭技巧。
2. 在古代,鞭拊常用于對犯罪分子的懲罰手段。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鞭打、鞭策、拍打、抽打
近義詞:鞭笞、鞭撻、長鞭
反義詞:撫摸、拍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