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封的意思、泥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封的解釋

[scove] 古人封信函,多在繩結處用泥封上,加蓋印章,故稱

詳細解釋

古人封緘書函多用封泥封住繩端打結處,蓋上印章稱“泥封”。又書簡用青泥,诏書用紫泥,登封玉檢用金泥。亦借指書函。《東觀漢記·鄧訓傳》:“又知 訓 好以青泥封書,從 黎陽 步推鹿車于 洛陽 市藥……并載青泥一襆,至 上谷 遺 訓 。” 唐 羅隱 《秋曉寄友人》詩:“手中綵筆誇題鳳,天上泥封奬狎鷗。” 明 唐順之 《贈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齋宿署中》詩:“靈光正想泥封上,清夢遙依輦路通。”參見“ 封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泥封是古代中國用于密封文書、信件或物品的一種特殊方法,具體指用黏土封緘簡牍、木匣或容器開口處,并在黏土上加蓋印章以防篡改或洩密。該詞具有明确的曆史文化内涵,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角度分述:


一、核心釋義

  1. 密封方式

    将濕潤黏土壓在簡牍捆繩打結處或容器封口處,趁未幹時加蓋印章,幹固後形成帶有印文的硬土塊。此過程稱為“泥封”,形成的封緘物稱“封泥”(參考《漢語大詞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6頁。

  2. 曆史應用場景

    盛行于秦漢至魏晉時期,主要用于官方文書、機密信函、貢品封箱等場景。例如《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漢代公文需“以泥封印”(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74頁。


二、文化延伸


三、現代遺存

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漢代封泥實物,如“皇帝信玺”封泥(西漢),印證了《漢舊儀》“天子玺以武都紫泥封”的記載。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藏品數據庫(www.chnmuseum.cn),編號G61.1.23。


學術定義補充

封泥(Sealing clay):古代封緘簡牍或物品時加蓋印章的黏土塊,幹燥後形成印文憑證,是“泥封”行為的物質遺存(《考古學通論》,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泥封”是古代用于封緘書函或物件的一種方法,主要流行于秦、漢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泥封指在簡牍、文書或物件的封口處用黏土(如青泥、紫泥、金泥等)密封,并加蓋印章作為防僞标識。這一做法既保護内容不被私拆,又能驗證發件人身份。

二、操作方式

  1. 材料與用途
    • 青泥:普通書簡使用;
    • 紫泥:诏書專用;
    • 金泥:帝王登封玉檢等隆重場合使用。
  2. 步驟
    将文書裝入布袋或木匣,用繩索捆紮後,在繩結處敷泥并加蓋印章,形成“封泥”。

三、延伸含義

泥封也被借指書函本身(如唐詩中“天上泥封”代指書信)。現代語境中偶作成語,比喻事物受阻或無法暢通,但此用法較少見。

四、曆史價值

封泥是研究古代印章、文書制度的重要實物證據,反映了早期保密技術和行政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薄莫蟦蛴邊虜跛觋布絞菜豆靫宬僝功纏絷赤須子蟲象麤生擋人牌德幾爾朱犯鬥槎忿忮富教後素懷誘畫諾猾胥賄政講道理驕黠擊梆桀俊敬戒錦绶考降克長空谷跫音口徑吏幹林野漫客門墉莫桑比克謀如湧泉耐心煩兒南直氣志染舊作新熱心三四五受成水屏順應死井死求白賴縮手旁觀太史公藤角紙提點歪理忘本頑疎文襄無兄盜嫂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