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遇事畏縮,不敢出頭;或深居簡出,安分無求。 宋 胡維宗 《書言故事·水族》:“不強出頭,曰縮頭, 唐 詩:萬事如今龜縮頭。”亦省作“ 龜縮 ”。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膠擾勞生,徒足後何時是足?據見定隨家豐儉,便堪龜縮。” 茅盾 《脫險雜記》十九:“敵人到晚上照例是龜縮在據點内,不敢出來的。”
“龜縮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在困難或危險面前畏縮不前,不敢面對現實,如同烏龜遇到威脅時将頭縮進殼中。該詞常用于形容人因膽怯或逃避責任而采取消極态度。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書言故事》《鶴林玉露》等文獻。
《龜縮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畏縮退縮,不敢正視挑戰。
《龜縮頭》由“龍”字的右邊加上“西”字組成,拆分部首為“龍”字部首,共有17個筆畫。
《龜縮頭》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傳說有一隻烏龜,它背負着整個世界的重量,背上還有一座大山。當烏龜背着大山緩慢行走時,遇到了一隻兔子。兔子嘲笑烏龜說,你這麼慢的速度,怎麼能夠赢得比賽呢?烏龜沒有回答,繼續默默地努力向前。最後,在比賽中,烏龜的毅力戰勝了兔子的驕傲,最終取得了勝利。
《龜縮頭》在繁體中文中寫作「龜縮頭」。
在古時候,漢字「龜縮頭」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如「龜」字的上方有兩點表示龜背上的龜殼,而在「頭」字的下方有一點表示龜頭。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龜縮頭,不敢迎接挑戰。
龜蝦同穴、縮手縮腳、縮頭縮頸
膽怯、畏縮、退卻
堅毅、果敢、勇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