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厚的意思、賢厚的詳細解釋
賢厚的解釋
賢良忠厚。《後漢書·董卓傳》“ 扶風 馬騰 亦擁兵反叛” 李賢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騰 字 壽成 , 扶風 茂陵 人, 馬援 後也。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宋 司馬光 《春日書寄東郡諸同舍》詩:“ 滑臺 古鎮揭高牙,主人賢厚賓友嘉。”
詞語分解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 厚的解釋 厚 ò 扁平物體上下兩個面的距離:厚度。厚薄(厚度)。 扁平物體上下兩個面距離較大的,與“薄”相對:厚紙。厚重(恘 )(a.又厚又重;b.豐厚;c.厚道而莊重)。 深,重(恘 ),濃,多:厚望。 不刻
專業解析
"賢厚"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賢"與"厚"二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德出衆且待人寬厚仁善。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
"賢"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多才、有才能。《說文解字》釋為"多才也"。引申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即德才兼備。
- 在"賢厚"中,"賢"側重指人的品德高尚、才德出衆、賢良。例如《論語》中"見賢思齊焉","賢"即指品德才能優秀之人。
-
"厚"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物體上下距離大,與"薄"相對。《說文解字》釋為"山陵之厚也"。引申指深、重、大、多。
- 在形容人時,"厚"主要指待人誠懇寬容、不刻薄、仁慈寬厚。如"忠厚"、"寬厚"、"仁厚"。
-
"賢厚"的合成含義
- 将"賢"與"厚"結合,"賢厚"一詞精準地描繪了一種理想的人格特質:既具備賢良的品德和才能,又擁有寬厚仁愛的胸懷。它強調内外兼修,不僅自身德行高尚、能力出衆,而且在待人接物上表現出極大的包容、仁慈和誠懇。
- 該詞常用于贊譽或描述品德高尚、為人寬厚的長者、君子或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
典籍與文獻中的用例
- 《漢書》:"(朱邑)為人淳厚……以賢厚稱。"(朱邑為人淳樸厚道……以賢良寬厚著稱。)此例清晰表明"賢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淳樸、待人寬厚,并因此獲得美譽。
- 《宋史》 等史書中也常用"賢厚"來評價官員或士人的品德,如稱某人"性賢厚"、"資性賢厚"等,均指其天性善良、品德高尚且待人寬厚。
總結釋義:
賢厚,形容人品德高尚、才德出衆(賢),且待人寬厚仁慈、誠懇不刻薄(厚)。它是對兼具内在賢德與外在仁厚品行的贊譽之詞。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賢"、"厚"及複合詞有詳細釋義和書證。紙質文獻詳見各大圖書館或權威出版社(如上海辭書出版社)版本。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提供"賢"、"厚"的常用義項及古籍例證。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賢"、"厚"二字的本義訓釋。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賢厚"一詞在史書中的實際應用例證。
-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賢厚"用于人物評價的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賢厚”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兼具才德與仁愛。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賢厚”由“賢”與“厚”組合而成:
- 賢:指才德兼備、智慧出衆;
- 厚:指待人寬厚、心地仁愛。
整體含義為既具備賢能的才德,又擁有寬厚仁愛的品性,是對人高尚品質的贊譽。
二、曆史出處與用例
- 《後漢書》注引
三國時期魚豢《典略》記載,馬騰(東漢将領)因“性賢厚”受人敬重,此處強調其忠厚與德行的結合。
- 宋代司馬光詩作
《春日書寄東郡諸同舍》中“主人賢厚賓友嘉”,描述主人以賢厚品性赢得賓客贊譽,體現社交場景中的品德認可。
三、使用場景
- 人物評價:多用于稱贊德才兼備的領導者或品行高尚者,如曆史人物、師長等。
- 文學創作:常見于古典詩文或現代文章中,增強人物形象的傳統美德特質。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賢良仁厚、德才兼備
- 反義詞:刻薄寡恩、奸詐無德
(注:反義詞未在文獻中直接對應,此處根據詞義邏輯推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司馬光詩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般奉承幫套寶钏北亳帛疊草露昌茂觸目驚心等曹犯寇風雲人物覆笭恭謙購買行産黑人鶴軿怙才驕物火柴頭家客簡在帝心建子結業紀理儆戒驚魇盡力而為季指攫擊渴心生塵快捷老調子連并戀戀不舍伶仃孤苦理生霾晦命介凝然趣利驅傷讓诮上聞爵尚席山遙路遠燒田市門翁誓牧蝨蟻術道碩學通儒死扣酸屑停蹤投腦酒圖紙無偏無陂響闆鄉間閑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