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賢良忠厚。《後漢書·董卓傳》“ 扶風 馬騰 亦擁兵反叛” 李賢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騰 字 壽成 , 扶風 茂陵 人, 馬援 後也。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宋 司馬光 《春日書寄東郡諸同舍》詩:“ 滑臺 古鎮揭高牙,主人賢厚賓友嘉。”
“賢厚”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兼具才德與仁愛。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賢厚”由“賢”與“厚”組合而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司馬光詩作原文。
賢厚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人品高尚、品行優良,具備智慧和慷慨大度的特質。
賢厚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厶,筆畫總數為12畫。
賢厚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為賢厚。
在古時候,賢厚的寫法為“賢厚”,其中“賢”代表賢德,而“厚”表示品行厚重。
1. 他一向為人淳厚,待人誠懇,被大家稱為賢厚之人。
2. 古代帝王喜歡任用賢厚之臣,以治理國家。
3. 公司領導一直以來都強調員工要有賢厚的品行,才能在競争中脫穎而出。
1. 賢人:指德行高尚、智慧過人的人。
2. 賢良:形容品行優良的人。
3. 德厚:指品行道德淳厚的人。
1. 德行:指品德優良、身份高尚的特質。
2. 仁厚:表示仁愛寬厚、待人慈善的品質。
3. 高尚:指人格崇高、品質兒良的特點。
1. 邪惡:表示邪惡、不道德、惡劣的特征。
2. 小氣:指心胸狹窄、見利忘義的态度。
3. 惡劣:指品質低下、惡劣行為的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