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身的意思、檢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身的解釋

檢點自身。 漢 王充 《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義,令将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唐 杜甫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詩:“藴藉異時輩,檢身非苟求。”《舊唐書·賈耽傳》:“雖不能以安危大計啟沃於人主,而常以檢身厲行以律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自省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指通過自我約束與反思實現行為修正。從字形結構看,“檢”字本義為“書匣上的封題”,引申為規範、約束(《說文解字》);“身”即代指人的本體。二者結合構成“檢身”,《漢語大詞典》标注其為動詞性短語,釋義為“檢點自身言行”。

該詞在典籍中多體現儒家修身理念,如《論語·學而》曾參“吾日三省吾身”的實踐,與“檢身”概念存在内在關聯(中華書局《論語譯注》)。現代漢語使用中,“檢身”常出現于道德修養語境,例如:“黨員幹部須時刻檢身正己,築牢廉政防線”(《人民日報》時評版)。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規範詞彙,強調“通過自我檢查達到品行端正”的行為過程。

從構詞法分析,“檢身”屬于動賓式合成詞,與“修身”“克己”等詞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側重具體行為層面的自我審視。這種通過約束自身達成道德提升的語義特征,使其在漢語倫理詞彙系統中具有獨特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檢身”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與核心含義
    由“檢”(檢查、約束)和“身”(自身)組成,本義為檢點自身行為,注重自我約束。例如:

    • 漢代王充《論衡》提到“檢身自敕”,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避免錯誤行為。
    • 唐代杜甫詩句“檢身非苟求”也體現了對自身行為的嚴格要求。
  2. 擴展與引申義
    部分語境下可引申為關注身體健康,如日常體檢或疾病預防(提到“提醒人們關注健康”)。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口語化表達,并非傳統核心含義。

使用場景:

注意:古籍中多指向道德層面的自省,現代可能結合健康語境使用,需根據具體文本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傲物豹襦奔轶絕塵筆尖睥睨逼手逼腳般若湯駁問不賓之士不知不覺巉嶻乘危誕謬丁匠鬥錫飛瓊甫白膚浸搞定宮燈公務光光蕩蕩孤門過心豪牦虎蔔護聖瓜驚避經折裝荊台盡心倦煩跼跼開箱倒籠窟眼藍青官話牢辭裡享潞涿君悶熱渺視逆風家拟肘披亞諾輕飄飄窮骨頭勸相入陽沙畫錐捎連十六字訣宿嫌頭首文倒饷獻小蕊笑窩脅汙錫環錫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