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貯放詩稿的袋子。語本 唐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宋 陸遊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極寒》詩:“詩囊羞澀悲才盡,藥裹縱橫覺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将》詩:“難從酒伴浮三雅,自解詩囊詠七哀。” 梁啟超 《臘八小飲》詩:“客懷澒洞詩囊窄,鄉思低迷粥鼓遙。”
“詩囊”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指貯放詩稿的袋子,常為古代文人隨身攜帶,用于隨時記錄靈感或詩句。這一概念源自唐代詩人李賀的典故,據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記載,李賀常騎驢攜一破舊錦囊,遇有所得便書投囊中。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詩詞賞析中,形容詩人創作習慣或借指詩文積累,如“詩囊漸滿”表示作品豐碩。
《詩囊》是一個成語,意為裝有詩句的袋子。在古代,詩人們常常将自己的優秀詩篇裝入一個袋子之中,稱之為詩囊。
《詩囊》由部首“讠”和“囗”組成,拆分成共計9個筆畫。
《詩囊》最初出自《莊子·徐無鬼》:“徐無鬼乘輿遊于江、淮、漢、洛之間。水過則勃,山出則蟠。於是棄輿而走,策刍而至誇父之墓。見其君而問焉,曰:‘夫子固無惡乎!形囊無縫無隙,而藏惡者十餘焉!今子将欲何為?’夏後氏曰:‘燒之。黃帝曰:‘剖之。窮形之妙,而天下之君不能達也,汝其弗若!’”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存放詩詞的意義。
《詩囊》的簡體字和繁體字寫法一緻,都為“詩囊”。
古時候的《詩囊》可以寫作“詩囊”,使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他心中的《詩囊》藏有無數美妙的詩句,充滿了文人的浪漫情懷。
詩篇、囊括、藏詩、美妙
詩袋、詩匣、詩盒
詩漏、詩廢、詩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