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nse]∶動詞中一種形式區别,表示過去、現在或将來,或它所指示的動作或狀态的持續時間
過去時态
(2) [temporal] [語法]∶表示時間的差别的
時态變化
(1).世情,世俗。 唐 杜荀鶴 《晚春寄同年張曙先輩》詩:“莫将時态破天真,祗合高歌醉過春。” 明 姚汝循 《郡齋詠懷》:“安能逐時态,坐取索餐尤。” 清 唐孫華 《早秋雜興次江位初韻》之三:“蠅如時态猶争熱,蛩異人情但逐涼。”
(2).時人的意态。 宋 黃庭堅 《一落索》詞:“一番時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歡慕。”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今之作者,譬諸宮女,雖善學古粧,亦不免微有時态。”
時态(Tense)是語法學中的核心概念,用于通過動詞形式的變化來表達動作或狀态發生的時間及其進行狀态。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時态包含兩個維度:
例如,英語中“現在完成時”既表示動作與現在相關(時間),又強調已完成(體态)。
以英語為例,主要時态類型包括:
簡單時态
表示一般性動作:
進行時态
強調動作的持續性:
完成時态
強調動作的結果或影響:
完成進行時态
結合完成與進行的雙重意義:
如需進一步學習,可參考語法教材或線上課程系統梳理。
時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日”字旁,右邊是“行”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時态的讀音為“shí tài”,是一個表示時間和狀态的概念。
時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古代的“日”和“行”兩個字合并而成。在繁體字中,時态的寫法為“時態”,字形上有些許變化,但意義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時态的“日”字旁多為象形,代表太陽的形狀。而“行”字旁則多為早期“彳”的變體,代表行走的意思。
1. 我昨天去圖書館看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老朋友。
2. 你最近的學習狀态怎麼樣?
3. 春天是花朵盛開的時節。
時機、時刻、時間、世态炎涼、多事之秋
情态、狀态、形态
靜态、未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