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伐的意思、贬伐的详细解释
贬伐的解释
讨伐。《南齐书·州郡志上·越州》:“刺史常事戎马,唯以贬伐为务。”
词语分解
- 贬的解释 贬 (貶) ǎ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贬低。贬义。褒贬(a.评论好坏;b.指出缺点)。 减低,降低:贬值。贬职。 褒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伐的解释 伐 á 砍:伐树。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贬伐"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言语或文字进行贬低、斥责和声讨。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贬: 本义指降低、减少,引申为给予低的评价、批评、指责。如《说文解字》释“贬”为“损也”。
- 伐: 本义指砍伐、征讨,引申为声讨、抨击、责备。如《广雅·释诂一》释“伐”为“击也”,在引申义上指言语上的攻击。
- 贬伐: 二字组合,构成一个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强调通过贬低性的言辞进行批评、谴责和声讨的行为。其核心在于用贬抑的言语进行攻击或否定。
-
用法与语境:
- “贬伐”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文言色彩较浓的语境。
- 其对象可以是人、事、物或某种观点、行为。
- 强调批评的严厉性和否定性,带有公开指责、口诛笔伐的意味。
- 例如:“后世史家对这位暴君多有贬伐。”意指史学家们用严厉的言辞批评、谴责这位暴君。
-
权威典籍佐证:
- 虽然“贬伐”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在常用词典中收录较少,但其构成和含义可以从权威典籍对“贬”和“伐”的释义及古代文献用例中得到印证。
-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在其词条中明确收录了“贬伐”,释义为“贬抑,指责”。这是对该词最直接、最权威的词典解释来源。
- 《左传》等古代文献: 虽然“贬伐”连用直接例证相对少见,但“伐”用于“口诛笔伐”、“伐善”(夸耀自己的好处)等语境常见。“贬”用于批评指责的用法更是源远流长。这些典籍奠定了“贬”与“伐”相关含义的基础,为理解“贬伐”提供了语源支持。
-
与现代近义词的区别:
- 批评: 含义更广,可指指出缺点错误(中性),也可指严厉的指责。“贬伐”更侧重于带有贬低、否定色彩的严厉指责。
- 指责: 指出过失并加以责备。“贬伐”在责备之外更强调言语上的贬抑和攻击性。
- 抨击: 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与“贬伐”意思较近,但“抨击”是现代常用词。
- 声讨: 公开谴责(罪行),带有道义上的正义性和公开性。“贬伐”不一定具有“声讨”的公开集体性和道义高度,但批评的力度可能相当。
“贬伐”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词语,意指用带有贬低、否定性质的言辞进行严厉的批评、谴责和声讨。其核心在于言语的攻击性和否定性评价。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其含义清晰,可从《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及“贬”、“伐”二字的古义和用法中得到确证。
网络扩展解释
“贬伐”一词的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和用法区分:
1. 本义:军事讨伐(多见于古籍)
主要依据等来源,释义为征讨、讨伐,属于古代军事用语。例如《南齐书·州郡志》中“刺史常事戎马,唯以贬伐为务”,此处特指武力征讨。
2. 引申义:言语攻击(现代扩展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用严厉言辞贬低或诽谤他人,强调通过语言进行否定性批判。例如“贬伐他人声誉”指恶意诋毁,带有明显负面评价。
补充说明:
- 词源争议:原始出处更倾向于“讨伐”义,现代引申义可能源于“贬”(贬低)与“伐”(攻击)的单独含义组合。
- 使用建议:在学术或历史文献中建议采用“讨伐”本义;日常语境若使用引申义,需注意避免与“抨击”“贬损”等近义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白牓暴躁表面化逼岁草丛曾母暗沙策赠长队乘蜺琛赂冲扩出钹措画道经厂刀州大造地坪反形風月場芙蓉出水干村沙跟班光灿贯气花貌蓬心华纳黄铁徽数货器监抚矶激就道俊语开报立幅理赏龙德拘落落大方马鞭卖畚孅弱切励情华秋兔毫屈轶三过擅干身范手下授艺缩窜叹思推开天窗说亮话退膛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温气武不善作香茶木樨饼协时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