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箭筈的意思、箭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箭筈的解釋

(1).箭的末端。筈,即箭發射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會也,謂與弦會也。”《新五代史·雜傳七·周知裕》:“ 梁 晉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晉 軍,而矢中 莊宗 馬鞍, 莊宗 拔矢,見 思鐸 姓名,奇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六》:“隻在箭筈離弦時,前手高便飄過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問 《雲峽》詩:“ 車箱 箭筈 連西東,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閻爾梅 《題雲台峰》詩:“星潭水響金蕖舞, 箭筈 風搖鐵鎖驚。”參見“ 箭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箭筈”是古代弓箭部件相關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箭筈指箭的末端搭在弓弦上的部分,即箭尾的凹槽結構。這一設計使箭能夠穩定扣在弦上,确保發射時的精準度。例如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提到“箭筈”是箭的末端,強調其與弓弦的配合功能。

二、文獻例證

  1. 曆史記載
    《新五代史》中記載了周知裕在箭筈刻名射中敵方馬鞍的故事,說明箭筈在實戰中的标識作用。
  2. 工藝描述
    清代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以箭筈離弦時的狀态比喻操作手法,側面反映其結構對箭飛行軌迹的影響。

三、其他相關解釋

四、總結

“箭筈”是弓箭關鍵部件,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功能與文化意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一切經音義》《天工開物》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箭筈

箭筈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箭矢的筒狀容器。下面将詳細介紹箭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箭筈的拆分部首為⺈(钅),筆畫數為14個。

來源

箭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箭矢在戰争和狩獵中的廣泛使用導緻了箭筈的出現。箭筈作為一種用來裝載箭矢的容器,能夠保護箭矢不受損壞。

繁體

箭筈的繁體字為「箭筈」。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史書記載,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箭筈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這種差異主要出現在字形的細節上,整體來說與現代的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從箭筈中取出一支箭,準備進行射擊。

2. 這個箭筈的制作非常精良,能夠保護箭矢免受磨損。

組詞

與箭筈相關的組詞包括:箭袋、箭囊、弓箭等。

近義詞

與箭筈近義的詞語有箭袋、箭囊等。

反義詞

箭筈的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