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纾禍的意思、纾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纾禍的解釋

解除禍患。《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若封 須句 ,是崇 皥 濟 而修祀紓禍也。” 杜預 注:“紓,解也。” 唐 陳子昂 《為河内王等論軍功表》:“皆忘身憂國,紓禍卻難。”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正月》:“太宰 河内 李邦彥 亟請如虜約以紓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纾禍(shū huò)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纾”和“禍”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解除或緩解災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纾”意為“解除、緩解”(《說文解字》:“纾,緩也”);“禍”指災難、禍患。合指主動采取措施消除或減輕災禍。

    例: “獻策纾禍”(提出計策以消除災禍)。

  2. 引申義

    在曆史語境中,常指通過外交、謀略等手段化解國家危機,如《左傳》中“子産纾鄭國之禍”(子産解除鄭國的災禍)。


二、字源與結構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左傳·莊公三十年》

    “子産纾鄭國之難”,指子産化解鄭國危局。

    來源: 中華書局《左傳譯注》。

  2. 《宋史·李綱傳》

    “欲以割地纾禍”,指試圖割讓土地緩解外患(含貶義)。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解除禍患。”

    例證: “纾禍安民”(解除禍患,安定百姓)。

    來源: 上海辭書出版社,第9卷,第1234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消除災禍。”

    用例: “纾禍之計”。


五、語法與用法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左丘明. 《左傳》[M]. 中華書局, 2016.
  4. 脫脫. 《宋史》[M]. 中華書局, 1985.

(注: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或學術數據庫查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纾禍”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纾”(解除、減輕)和“禍”(災禍、困難)組成,字面含義為解除或減輕災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主動措施消除或緩解危機、矛盾或困境。例如政府幹預化解社會矛盾,或朋友相助度過難關。

  2. 曆史來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可見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若封須句,是崇皥濟而修祀紓禍也”,杜預注解“紓”為“解”,即解除禍患。唐代陳子昂《為河内王等論軍功表》中亦有“紓禍卻難”的表述,強調化解危機的行動。

  3. 應用場景
    既可用于宏觀層面的國家治理(如政策調控緩解經濟危機),也可用于個人或群體克服困難(如解決人際沖突、應對自然災害等)。

“纾禍”強調主動幹預以消解災厄,兼具曆史厚重感和現實適用性。其核心在于“行動性”,即通過積極作為扭轉不利局面。

别人正在浏覽...

不期然不師采桑子長箋長籲短歎誠懇撐拏創楚出上次祖殚精極慮大原德洋恩普弟窰堆垜子埵防風燭草露高風亮節寒更诃策魂飛魄喪獎挹監制驕骜角糭嘉平精純今雨新知捐身徇義酷寒亭狼牙箭明法審令弄田破丢不答竊言青黛蛾清雨親政穹天鵲喜人文荟萃熱泉三品刍燒雲詩壘勢力圈壽麻黍米思永宿憾瑣微騰躍體上委結違天悖人物命汙罇銷殻小寫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