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丙的意思、令丙的詳細解釋
令丙的解釋
第三道诏令;法令的第三篇。《後漢書·章帝紀》:“律雲:‘掠者唯得榜、笞、立。’又令丙:‘箠長短有數。’” 李賢 注:“‘令丙’為篇之次也。《前書音義》曰:‘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晉書·刑法志》:“《令丙》有詐自復免,事類衆多,故分為《詐律》。”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 丙的解釋 丙 ǐ 天幹的第三位,用作順序第三的代稱。 火的代稱(五行中“丙”、“丁”屬火):付丙(把信件等燒掉)。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令丙”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特指法令條文分類中的第三部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核心詞義:
“令丙”指古代法律文書(尤其是秦漢時期簡牍文獻中常見)中,對“令”這一法律形式按其内容或頒布時間進行分類排序後的第三類或第三篇。“令”本身是次于“律”的一種法律形式,多涉及行政規章、制度細則等。“丙”在此處用作天幹(甲、乙、丙、丁…)的第三位,表示序列。
-
用法與語境:
- 常見于出土法律文獻如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等。例如:“田律”、“金布律”等是“律”,而“令”則可能按“令甲”、“令乙”、“令丙”等編號區分不同内容或批次頒布的诏令、規定。
- 并非指某部具體法律的名稱,而是對“令”類法律文件進行内部編號的一種方式,類似于現代法律文件中的“第一章”、“第二章”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 其具體内容需依據出土文獻或史書記載來确定。例如,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可能包含被标記為“令丙”的具體條文。
-
來源與權威論述:
- 《睡虎地秦墓竹簡》:這是研究秦代法律最重要的出土文獻之一。其中整理者(如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或中華書局後續版本)在對秦律令進行分類注釋時,會依據簡文内容提及類似“令”的分類體系,為理解“令丙”的含義提供了實物證據。
-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二年律令》部分,是研究漢代早期法律的核心材料。學者在釋讀和研究中(如彭浩、陳偉、工藤元男等主編的釋文注釋本)常會遇到并解釋這種以天幹編號的“令”的形式。
- 《漢語大詞典》:在其“令”字條目下,會收錄“令甲”、“令乙”、“令丙”等詞條,釋義通常為“法令的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這是權威漢語工具書對其作為序列編號的确認。
-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張政烺主編) 或《中國古代法律辭典》(高潮、馬建石主編):這類專業辭典在解釋古代法律形式或文書制度時,會明确說明“令”按天幹(甲、乙、丙、丁…)編號的體例,“令丙”即指第三號令。
- 法學史研究著作:如張伯元《法律史考釋》、李均明《古代法律文書分類研究》等論著,在分析秦漢法律體系、律令關系及文書格式時,會詳細闡述“令丙”等編號的實際應用和意義,引用出土簡牍作為例證。
參考文獻:
-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 《睡虎地秦墓竹簡》. 文物出版社, 1978. (或中華書局最新整理本)
-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 文物出版社, 2001.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張政烺 主編.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北京出版社. / 高潮, 馬建石 主編. 《中國古代法律辭典》. 南開大學出版社.
- 張伯元. 《法律史考釋》. 或其他相關法學史、簡帛學專著(如李均明相關論文、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令丙”是中國古代法律文獻中的特定術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令丙”指代法令的第三篇,即按順序排列的诏令或法律條文中的第三部分。其中,“令”指官方頒布的法規,“丙”為天幹第三位,表示順序(類似現代的“篇”“章”)。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 《後漢書·章帝紀》記載:“又令丙:‘箠長短有數。’”李賢注釋明确指出,“令丙”是法令的篇次劃分,與“令甲”“令乙”共同構成法律體系的分篇。
- 《晉書·刑法志》提到:“《令丙》有詐自復免”,說明該詞用于具體法律條文的歸類。
三、相關擴展
古代法典常以天幹排序分篇:
- 令甲:法令第一篇
- 令乙:法令第二篇
- 令丙:法令第三篇
這種分類方式體現了古代法律編纂的系統性。
四、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及“令丙”指上級指示下級,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記載為準。
提示:如需具體法律條文案例,可查閱《後漢書》或《晉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鄙愚草廬三顧嗔憤逞儁出甲出路蠢臭匆猝粗大村叟打攔東波東父東菑鵝兒黃番塞廢帝浮明夫妻無隔宿之仇負書悍戰號位合并症合膽同心黃頭女真花奴貨客塉鹵九天攬月客居科座虧悮襕幞列署龍畫竿碌架床賂獻杪冬泥古拘方匏系蓬瀛前訓窮鱗群鴻戲海榮賜儒玄三翮六翼殺僇傷轸適野思洞四氏學突栾挖空心思頑弊萬家生佛微穆陷阱西陵峽析縷分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