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管衆工匠的官員。 周 代始設,相當于 漢 以後的将作大匠。《國語·魯語上》:“ 莊公 欲丹 桓宮 之楹,而刻其桷。匠師 慶 言於公曰:‘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遺後之人法,使無陷於惡……今先君儉而君侈,令德替矣。’”《周書·儒林傳·盧光》:“六官建,授小匠師下大夫,進授開府儀同三司、匠師中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工部中大夫。”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錢氏 據兩 浙 時,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兩三6*級, 錢 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2).泛指工匠。 周6*恩6*來 《在加德滿都市民大會上的講話》:“在曆史上, 尼泊爾 曾經是 中國 的學者和匠師尋求知識和技術的地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匠師漢語 快速查詢。
“匠師”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起源與職責
周代始設的官職,主管工匠事務,相當于漢代「将作大匠」。其職責包括監督宮殿、陵墓等大型工程,如《國語·魯語上》記載匠師慶勸阻魯莊公過度裝飾宮室,體現其技術監督與禮制維護的雙重角色。
曆史演變
北周時期發展為「匠師中大夫」,隸屬冬官府,負責城郭宮室建造。至隋唐後,相關職能逐漸并入工部。
詞義擴展
自周代起,「匠師」逐漸從官職演變為對傑出工匠的尊稱,如周恩來曾用此詞贊譽尼泊爾工匠的技藝。
文化内涵
該詞蘊含對專注精神與精湛技藝的推崇,如現代語境中「匠師精神」常被用于描述精益求精的職業态度(例句)。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官職考據與詞義演變,兼顧古代文獻和現代延伸用法。
匠師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iàng shī。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包括“匚”和“工”。其中,“匚”表示盒子,象征着裝工具的容器;而“工”則代表工匠、手藝人。匠師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總共有9個筆畫。
《匠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職業制度。在古代,匠師是指具有高超技藝的工匠和手藝人,他們以匠人身份從事各種手工藝制造工作,如木匠、鐵匠、瓦匠等。匠師在中國的曆史上一直被尊稱為技藝高超、造詣深厚的精英人才。
在繁體字中,“匠師”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形态稍有差異。相應的繁體字分别是「匠師」。
古代漢字寫法中,“匠師”可以有多種寫法。在戰國時期的竹簡文獻中,可見到以「匠士」取代「匠師」的寫法,表示同樣的意思。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因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化。
以下是關于「匠師」的一些例句:
1. 他是一位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匠師,能夠制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2. 這本書介紹了陶瓷匠師的傳統工藝和技巧。
3. 匠師們的精湛技藝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也不斷創新和發展。
與「匠師」相關的組詞可包括匠心獨運、藝匠等。
與「匠師」近義詞有工匠、技師、熟手等。
與「匠師」反義詞包括學徒、門外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