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山勢雄壯蜿蜒。指王者的氣象。《舊唐書·玄宗紀》:“初,上皇親拜五陵,至 橋陵 ,見 金粟山 有龍盤鳳翥之勢。” 清 納蘭性德 《興京陪祭福陵》詩:“龍盤鳳翥氣佳哉,東指齋宮禦輦來。”
(2).喻書法筆勢飛動貌。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二:“詔二臣共作《艮嶽百詠詩》以進……《草聖亭》:落筆縱橫走電光,近臣時得賜雲章。龍盤鳳翥皆天縱,渴驥驚蛇不足方。”
“龍盤鳳翥”是一個漢語成語,包含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及出處如下:
形容山勢雄壯蜿蜒,象征王者氣象
該用法最早見于《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唐玄宗拜谒橋陵時,見金粟山“有龍盤鳳翥之勢”,形容山脈如龍盤繞、似鳳高飛,暗含帝王之象。清代納蘭性德在《興京陪祭福陵》詩中亦用此詞描繪陵墓的恢宏氣勢。
比喻書法筆勢靈動飛揚
宋代王明清《揮麈後錄》中記載,宋徽宗曾命臣子作詩詠艮嶽,《草聖亭》一詩提到“龍盤鳳翥皆天縱”,以龍飛鳳舞的動态比喻書法筆畫的飄逸灑脫。
該成語融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藝術的雙重意象,既可用于贊美山川形勝的壯麗(如帝王陵寝選址),也可形容書法、繪畫等藝術創作的靈動神韻。
“龍盤鳳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龍騰盤旋、鳳飛騰躍的樣子,用來形容氣勢壯麗、翻飛騰躍的景象。它的拆分部首為“龍”、“鳳”,共有12個筆畫。
“龍盤鳳翥”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一書中。此成語用以形容說話氣勢磅礴,文筆縱橫貫穿,形象生動地表達意思。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龍盤鳳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盤」字的原始寫法是「二」字加上象征蛇蛋的「卵」字。而「翥」字的原始寫法是「羽」字加上象征飛翔的「者」字。這些寫法最終演變成現代漢字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幅畫把山川河流描繪得龍盤鳳翥。
2. 他的演講充滿了藝術性,詞句間相互呼應,龍盤鳳翥。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龍飛鳳舞
2. 飛龍在天
3. 翺翔自如
一些近義詞有:
1. 鳳凰展翅
2. 騰雲駕霧
3. 錦繡前程
一些反義詞有:
1. 垂頭喪氣
2. 羽翼已喪
3. 無精打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