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薮的意思、逋薮的詳細解釋
逋薮的解釋
猶言逋逃薮。《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 唐 席豫 《唐故朝請大夫吏部郎中楊府君碑銘》:“稼穡之地,半為荒疇;桑榆之人,多在逋藪。”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中丞》:“撫 粵 時,海盜充斥,邊民為之逋藪。”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薮的解釋 薮 ǒ 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薮澤。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薮。 指民間、草野:辭朝(俹 )歸薮。 古同“搜”,搜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薮”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通常需要結合“逋”和“薮”的各自含義來理解:
-
逋(bū)
- 本義為逃亡、逃跑,如“逋逃”(逃亡的罪人)。
- 引申為拖欠,如“逋欠”(拖欠賦稅或債務)。
-
薮(sǒu)
- 原指水草茂密的沼澤,後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淵薮”(多含貶義,如“罪惡淵薮”)。
組合意義
“逋薮”可理解為“逃亡者或拖欠者聚集藏匿的地方”,類似“逋逃之薮”。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逋逃薮”,即指逃亡者的庇護所或藏身地。該詞多用于曆史或特定文本語境,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建議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提供以輔助精準解釋。若書寫有誤,可能需核對原詞(如是否為“逋逃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薮》是一個繁體漢字詞,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辶、艹、艹、月、艹,總共10個筆畫。它的意思指的是逃亡到深山的人或者動物。
《逋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時期。在《詩經·伐檀》中有一句“有逋于逃,薮生于幽”,這裡的“逋”指的就是逃亡或逃跑,而“薮”則是指深山的草木叢生之地。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别。相比于繁體字,簡體字的字形更為簡化,但是意思和用法都是一緻的。
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秦代的《說文解字》中,逋字的寫法為“辶⺶”。而到了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逋字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今我們所見的樣子。
以下是逋薮的例句:
1. 逋薮中的野獸躲避人類的追捕。
2. 她變成了這座城市的逋薮,尋找着隱藏的角落。
與逋薮相關的其他詞彙有:
1. 逃亡:指離開原有地方,躲避追捕或困厄的行為。
2. 深山:指遠離人類居住區的高山地帶。
3. 草木叢生:形容植物茂盛,叢生密集。
暫時沒有找到與逋薮相反或相同意義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