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薮的意思、逋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薮的解釋

猶言逋逃薮。《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 唐 席豫 《唐故朝請大夫吏部郎中楊府君碑銘》:“稼穡之地,半為荒疇;桑榆之人,多在逋藪。”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中丞》:“撫 粵 時,海盜充斥,邊民為之逋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逋”和“薮”二字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比喻義。以下從構詞、本義及引申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逋(bū)

    • 本義:逃亡;拖欠。《說文解字》釋為“亡也”,如“逋逃”(逃亡)、“逋欠”(拖欠賦稅)。
    • 引申義:泛指逃避責任或隱匿的行為。
  2. 薮(sǒu)

    • 本義:水草茂密的沼澤或湖泊。《爾雅·釋地》稱“薮,大澤也”。
    • 引申義:比喻人或物聚集之處,如“淵薮”(事物彙聚之地)。

二、合成詞“逋薮”的釋義

逋薮指逃亡者或非法事物藏匿聚集的場所,強調“庇護所”或“藏污納垢之地”的貶義色彩。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逃亡者藏匿的淵薮”,屬書面語用法。

  2. 《辭源》(修訂本):

    強調其比喻義,指“罪惡或非法行為的聚集地”。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現今多見于曆史文獻、法律文本及批判性論述中,用以形容包庇違法行為的場所或體系。例如:

“掃黑行動須摧毀犯罪團夥的逋薮。”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逋薮”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通常需要結合“逋”和“薮”的各自含義來理解:

  1. 逋(bū)

    • 本義為逃亡、逃跑,如“逋逃”(逃亡的罪人)。
    • 引申為拖欠,如“逋欠”(拖欠賦稅或債務)。
  2. 薮(sǒu)

    • 原指水草茂密的沼澤,後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淵薮”(多含貶義,如“罪惡淵薮”)。

組合意義
“逋薮”可理解為“逃亡者或拖欠者聚集藏匿的地方”,類似“逋逃之薮”。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逋逃薮”,即指逃亡者的庇護所或藏身地。該詞多用于曆史或特定文本語境,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建議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提供以輔助精準解釋。若書寫有誤,可能需核對原詞(如是否為“逋逃薮”)。

别人正在浏覽...

傲睨萬物半壁山河表裡相應壁宮逋誅瞋目扼腕赤芍楚角次韻從嫂打點叨第掉動地裂鬥艶争妍風情月債婦容拐子挂家顧拂棍蠧寒絲絲和樂桓伊三弄灰念建春蹇乏讵肯俊馬具銜口慧虧損老媽子涼堂論舉麥壟蒙睃木紅毬怒忿朋遊篇語前親晩後汽車齊割紮區穴弱甲燒地眠,炙地卧繩檢攝主雙斧伐孤樹説黃道黑泰孃鲐顔炭化投齋嵬崿窩伴猃狁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