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史省的意思、内史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史省的解釋

隋 初改中書省為“内史省”。《隋書·百官志下》:“内史省,置監、令各一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史省是中國古代中央官署名,主要存在于隋朝及唐朝初期,是中央最高決策和行政機構之一,其核心職能在于起草和頒布皇帝的诏令,是皇權運作的關鍵環節。

  1. 核心職能與定位:

    • 内史省的主要職責是“掌機密”、“獻納”,即負責處理國家機密事務,為皇帝提供咨詢建議,并起草、頒布诏書敕令。它是皇帝意志轉化為國家政令的核心樞紐,直接服務于皇權決策。
    • 在隋唐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中,内史省(後改為中書省)通常與門下省、尚書省并稱“三省”。其典型分工是:内史省(中書省)負責決策、草拟诏令;門下省負責審核、封駁诏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诏令。内史省處于決策鍊條的起點。
  2. 曆史沿革與名稱變化:

    • 隋朝:隋文帝楊堅即位後,改原北周的内史(原為内史中大夫)為内史省,設内史監、内史令(後改稱内史令)為其長官。隋炀帝大業十二年(616年)曾改内史省為内書省。
    • 唐朝: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沿襲隋制,仍設内史省,長官為内史令。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為避其父李淵祖父李虎(追尊唐太祖)名諱(“虎”與“虍”音近,“虍”部字需避),将内史省改名為中書省,内史令改稱中書令。此後,“中書省”的名稱一直沿用至後世。
    • 因此,“内史省”實質上是隋朝和唐初“中書省”的前身或曾用名。
  3. 重要性:

    • 作為三省之一,内史省(中書省)在隋唐政治制度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參與國家最高決策,其起草的诏令決定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具體施政方向。其長官内史令(中書令)是當朝宰相之一,位高權重,是皇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
    • 内史省(中書省)的存在和運作,是隋唐時期皇權集中、官僚制度成熟的重要體現,标志着中國古代中央行政體制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内史省是中國古代隋朝至唐初的重要中央官署,其核心職能與曆史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

内史省是隋文帝時期(581年)由中書省改名而來的中央機構,主要負責起草诏書、處理機要政務,屬于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決策機構之一。

二、職能與運作

  1. 核心職責
    負責诏令的起草與奏章審核,皇帝批準後需經門下省審議。若門下省認為不妥,可駁回内史省重新修訂;通過後則由尚書省執行。
  2. 機構設置
    設内史監、内史令各一人,屬官包括侍郎、舍人等,層級分明。

三、曆史演變

四、與其他機構的關系

在三省六部制中,内史省(中書省)與門下省、尚書省形成“決策-審議-執行”的協作鍊條,通過分工制約避免權力集中。

五、延伸說明

部分文獻提到“内史省”一詞被借喻為“表裡不一”的修辭用法,但此說法多見于網絡解釋,權威史料中未明确記載,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三省六部制的運作細節,可查閱《隋書·百官志》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恨八正道便假若碧漪補色攙搶禅榻丑點辭避潨潨底墒斷當端翔飜譯改嘴管當焊劑後廳壺瓶護攝檢格交雜交賬掎角舊來舊醳曠惰淩壓隆眷亂色論千論萬旅食迷密陌面不相識乃心王室内心毆攘怕不道皮草平慮僑劄棄材群氓渠塹傻勁兒傷挫使巧手扭私谥酸氣潭帖銅阬吞蛭徒坐魍魅腕頭違正相仿歙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