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若丘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功績像山一樣高大,比喻功績非常顯著或貢獻極大。其中“功”指功績,“若”表示“如同”,“丘山”即山丘,整體以山嶽的巍峨形象化地強調功業之宏偉。
出處與背景
成語最早出自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答客難》:“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 原文通過對比時勢與個人成就的關系,凸顯功績的卓著性。
用法特點
近義與關聯
近義成語有“豐功偉績”“功高蓋世”;相關詞彙包括“丘山之功”“重若丘山”等,均以自然物象比喻功業。
補充說明
需注意,“丘山”在古代常指代自然界的山丘,與現代“泰山”“昆侖”等具體山名不同,此處更側重整體意象的巍峨感。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比喻,凝練地表達了功績的宏大,兼具文學色彩與曆史厚重感。如需進一步探究其在不同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漢書·東方朔傳》等典籍。
《功若丘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功勞像丘山一樣高大。主要表示一個人的功勞非常卓越,堪比高山一樣偉大。
拆分成英獨木(一)山(一)。
《功若丘山》的典故出自《史記·韓信降趙列傳》。當時韓信帶領趙軍與楚軍作戰,一夜之間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土山,擊潰了楚軍的圍攻。楚軍看到後大為驚訝,紛紛逃跑,趙軍因此勝利。後來人們就用“功若丘山”來形容韓信建功的偉大。
「功若丘山」的繁體字是「功若丘山」。
古時候「功若丘山」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他在國家建設中的貢獻功若丘山。
功勞、偉大、無私、卓越
功高蓋世、卓絕無比
微不足道、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