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樂府的意思、古樂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樂府的解釋

指 漢 魏 、兩 晉 、 南北朝 的樂府詩。對新樂府而言。後人襲用舊題,有時也稱“古樂府”。 宋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古樂府中,《木蘭詩》、《焦仲卿詩》皆有高緻。”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詩話》:“古樂府命題,俱有主意。”參見“ 樂府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樂府是漢魏至南北朝時期由樂府機構采集、創作或整理的詩歌形式,具有獨特的文學與音樂屬性。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時間範圍
    古樂府主要指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樂府詩。它最初由官方音樂機構“樂府”采集民間歌謠或創作宮廷樂曲而來,内容多反映社會民情、戰争、愛情等主題。

  2. 與新樂府的區别
    古樂府與唐代興起的“新樂府”相對。新樂府是文人仿古樂府體制創作的詩歌,更強調針砭時弊(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而古樂府則保留了更多民間性與音樂性。

  3. 後人對古樂府的沿用
    唐宋時期文人常沿用古樂府舊題進行創作,這類作品有時仍被稱為“古樂府”。例如宋代魏泰曾評價《木蘭詩》《焦仲卿詩》等作品具有“高緻”。

  4. 樂府機構的起源與職能
    樂府作為官方音樂機構始于秦代,漢代進一步确立其職能,包括采集民歌、制定樂譜、訓練樂工等。其收錄的詩歌後來演變為一種獨立詩體,兼具文學與音樂價值。

  5. 代表作品與特點
    古樂府以五言、雜言為主,語言質樸,叙事性強。經典作品如《孔雀東南飛》《陌上桑》等,展現了社會風貌與人文情感。其題材與形式對後世詩歌影響深遠。

古樂府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重要源頭之一,既承載了早期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也為後世文人創作提供了典範。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樂府體制,可參考《樂府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古樂府

古樂府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形式,指的是漢代至唐代間創作的以歌謠為主體的民間文學作品。樂府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樂”和“府”,其中“樂”指音樂,即樂曲,而“府”指聚集之處。因此,“樂府”可理解為集中流傳的民間音樂曲目。

樂府的拆分部首如下:

樂(乚)府(廣),分别由“乚”和“廣”兩個部首組成。

樂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史記》,是由漢代的樂府官創作的歌謠集合而成。這些歌謠寫成并配以樂曲,并由樂府官傳唱于民間,因此得名樂府。至唐代時,樂府逐漸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成為當時受人推崇的文學流派。

在繁體字中,“古樂府”被寫作“古樂府”,其中“樂”為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古樂府”可寫作“古樂府”,其中的“樂”字形狀較為簡化,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樂”。

以下是一個例句:

“多情卻被無情誤,古樂府中常有愁。”

相關的組詞有:府官、府中、音樂、樂曲等。

近義詞有:樂府詩、樂府文、樂府風格等。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