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江海的意思、江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江海的解释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江海”一词包含以下核心含义及文化内涵:


一、字义溯源

  1. 地理实体

    “江”特指长江,“海”指东海或泛称大洋。《说文解字》释:“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说文解字注》)。二者连用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指长江汇入东海的自然现象。

  2. 合成词扩展义

    汉代《释名》提出:“江海者,众水所归也”,引申为包容万物的宏大载体(《释名·释水》)。


二、文化象征(需结合经典文献)

  1. 归隐意向

    《庄子·刻意》载:“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也。”此处以“江海之士”代指隐逸者,成为后世诗文常用意象,如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 道家哲学隐喻

    《老子》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将江海喻为道体的具象化——因其谦下不争而容纳百川(王弼注《道德经》)。


三、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


四、语言演变考据

“江海”在唐宋诗词中高频出现,逐渐固化双重象征系统:


结论:“江海”从地理专称演变为承载自然壮美、隐逸文化、哲学思辨三位一体的汉语经典意象,其语义张力深刻体现中华语言“天人合一”的思维特质。


主要参考文献(基于典籍原文,不提供虚构链接):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校订本)
  2. 刘熙《释名·释水》(清代毕沅疏证本)
  3. 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楼宇烈校释本)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江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一、基本含义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江(大河流)和海,如《荀子·劝学》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调汇流成海的意象。这一含义常用于描述水域的广阔性,如“万里江海通”(岑参诗句)。

  2. 隐士居处与退隐象征
    旧时指隐士的栖居之地,如《庄子·刻意》中“江海之士”代指避世者。后引申为退隐之意,例如苏轼词“江海寄余生”,表达归隐江湖的愿望。

  3. 泛指四方各地
    用于代指广阔地域或不同地区,如曹植《求通亲亲表》中“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强调包容性。

二、延伸与象征

三、总结

“江海”的核心内涵围绕自然水域、隐逸文化和空间广度展开。若需具体分析某文献中的含义,可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保揣北朝辨对憋屈草间求活侧闻惆怅吹云筝春阴代表作谍候断灭遁弃饭辙覆理复议工贾钩秤关关过余姑嫜含真台化洪怀慕荒漠件把江市检量霁止榔杭垒石蛉蜻瘰疬落英命运多舛铭鋕内行槃回砲凤烹龙平林品人耆酒啓者忍饥挨饿忍辱含羞仁心仁闻射角释耒视险如夷驷房天睠偷看讬胎顽疾晚节不终蜗牛庐遐方絶域宪恩纤维板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