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秘密書寫信劄。《三國志·吳志·朱異傳》:“ 文欽 詐降,密書與 異 ,欲令自迎。”
(2).指秘密信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 馬紹愉 已經派人給微臣送來了一封密書,和款已經拟好。”
密書作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秘密文書或信函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隱秘的文書”,特指通過加密、暗語或特殊傳遞方式處理的機密文件。例如古代軍事行動中的“蠟丸密書”,或外交場合的加密信函。宋代文獻《武經總要》提及“凡密書皆印封,主将親啟”,印證了其保密屬性。
古代典籍分類術語
《漢書·藝文志》将典籍分為“明書”與“密書”兩類,後者專指藏于宮廷秘府、不示于衆的珍貴文獻,如漢代蘭台所藏先秦孤本。《辭海》補充說明這類文獻多涉及星象占卜、皇室譜牒等敏感内容,僅限特定官員查閱。
書法藝術概念
《中國書法大辭典》從藝術角度解讀,指代結構緊湊、筆勢内斂的書體風格,與“疏朗”形成美學對照。清代書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強調:“密書貴在布白勻稱,似閉還開”,此釋義常見于書法品鑒領域。
“密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密書”指秘密傳遞的書信或消息,通常涉及需要保密的内容,常見于特殊場景如間諜活動、軍事行動或秘密組織。
包括密信、密函、密電等,需通過特殊渠道或加密手段确保信息不外洩。
詞語結構上,“密”強調隱蔽性,“書”指文字載體,組合後凸顯信息傳遞的私密屬性。現代語境中,雖較少使用“密書”一詞,但其含義可類比加密郵件、機密文件等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紅樓夢》等文獻原文。
安阜擺落白絮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豹藏霧表态不格承德承先啟後攢集打掃電磁場東繇飛狐道晷暇故事片兒河肥詪詪回鹘豆魂膽堅持賤惡降光揀退徼人借讀激犒鯨吞寄訊棘軸渴吻匡浪亮底露書漫灌梅雪密舉鳥聚凝邈平劇乾巴利脆啓扃腮腺傷夷生議沈疑室女座市肆順合撕開碎話縮短田陂天阙條峯韋鞲威澤問齒庠均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