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衣帶;玉帶。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君以顯舉,秉機省闥。戴蟬珥貂,朱衣皓帶。”
“皓帶”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皓帶”指白色衣帶或玉帶,形容質地潔淨、顔色明亮的帶飾。其中“皓”表示潔白、明亮,“帶”指長條狀的飾物或服飾配件。
文學典源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王仲宣诔》:“戴蟬珥貂,朱衣皓帶。”此句描述官員身着紅色官服、佩戴白色玉帶的莊重形象,凸顯身份顯赫。
字義分解
部分資料(如)提到“皓帶”可比喻月光或日光的明亮清澈,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文學修辭手法。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漢典》《王仲宣诔》等原始文獻。
皓帶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意義。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
皓帶由兩個部首組成:白部和巾部。具體而言,白部位于字的左邊,而巾部位于字的右邊。
皓帶總共由12個筆畫構成,其中包括:橫、點、豎、橫折、撇、橫鈎、橫折鈎、點折、提、橫折提、豎鈎和豎彎鈎。
皓帶的意思源自于古代漢語,帶指的是系在腰間的細繩。而皓則表示明亮、光潔的意思。因此,皓帶形容了腰間系着明亮光潔的細繩。
在繁體字中,皓帶保持不變,仍然是“皓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皓帶早期的寫法是“皡帶”,其中“皡”由“白”和“冖”組成。
1. 她腰間系着一條皓帶,身姿更顯優雅。
2. 他的皓帶閃耀着明亮的光芒,引起了衆人的注意。
皓帶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皓月、皓首、皓齒等。
與皓帶意義相近的詞語有:亮帶、光帶、明帶。
與皓帶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暗帶、昏暗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