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心的意思、喪心的詳細解釋
喪心的解釋
(1).心理反常;喪失理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宋 葉適 《終論三》:“使兵猶有法,則彼之所為乃喪心失靈狂惑而求死者也。”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如此迷惑喪心之語,猶拔作南宮首卷,文字安得不陋?”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于知識階級》:“一聽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國 的小說,更其害怕,對于較特别的思想,較新思想尤其喪心發抖。”
(2).猶言喪天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真生》:“一日,飲既卧, 賈 潛起,搜諸衣底。 真 覺之曰:‘子真喪心,不可處矣!’”
詞語分解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喪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àng xī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心理反常或喪失理智
指人的精神狀态異常,失去正常判斷力。例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提到“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即情緒與行為反常()。
- 喪失良知或道德
形容人毫無道德底線,行為極端惡劣。如指出“心地極壞,做出殘忍或無法容忍之事”()。
二、詳細解釋
- 曆史語境: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心理失常,如宋代葉適《終論三》提到“喪心失靈狂惑而求死者”()。
- 現代用法:
常與“病狂”連用為“喪心病狂”,強調極端邪惡或瘋狂的行為。例如“連幼兒也傷害,真是喪心病狂”()。
三、使用場景
- 批評道德淪喪:
如指責他人喪失天良時,可用“子真喪心”()。
- 描述極端行為:
多用于新聞或文學中,形容暴力、殘忍等喪失理智的舉動。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詞:喪盡天良、喪心病狂
- 反義詞:良心未泯、心存善念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例句,可參考《左傳》《聊齋志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喪心》的意思
《喪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心情非常消沉、堕落或者行為極度惡劣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喪心》的部首為一丶,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喪心》最早出現于漢代,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的心态或行為非常糟糕。在繁體字中,喪字的部首為亠,字形稍有差異,為喪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喪字的寫法稍有變化,字形上多了一個“?號”(?),表示失去掉了心智,心情沉浸在陰暗和消沉之中。
例句
1. 他因感情失意而喪心喪意,整天悶悶不樂。
2. 做出那種喪心病狂的事情,簡直不能理解他的行為。
組詞
喪心病狂、喪心病病、喪心病狂、喪心病狂、喪心背義
近義詞
堕落、頹廢、沮喪、失落
反義詞
開心、樂觀、積極、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