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乎哉的意思、乎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乎哉的解釋

(1).語氣助詞。表感歎。《論語·憲問》:“子曰:‘ 賜 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後漢書·郭泰傳》:“ 林宗 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

(2).語氣助詞。表疑問。《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3).語氣助詞。表設問或反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将可乎哉?殆必不可。”《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後漢書·李法傳》:“鄙夫可與事君乎哉?苟患失之,無所不至。” 明 劉基 《書善最堂卷後》:“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學,言可以苟乎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鄭蘇年師》:“果爾則編修亦褊人耳,所論撰又足據乎哉!”

(4).語氣助詞。表祈使。 唐 韓愈 《送董邵南序》:“ 董生 勉乎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乎哉”是古漢語中一個常見的複合語氣助詞,由“乎”和“哉”兩個虛詞連用構成,主要附着在句末,用以強化句子的語氣,表達疑問、反問或感歎等複雜情感。其具體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分析:

  1. 表疑問或反問語氣(最為常見):

    • 功能:相當于“嗎”或“呢”,但語氣更強。常用于疑問句或反問句末尾,加強疑問或反诘的意味。
    • 例句:
      •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 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反問,強調仁并不遙遠)
      • 董生勉乎哉!(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 董生要努力啊!(雖表面是感歎,但結合上下文,隱含着對其此行前途的疑問和擔憂)
    • 分析:此時“乎”承擔主要的疑問功能,“哉”則起到加重語氣的作用,使疑問或反問更強烈。
  2. 表感歎語氣:

    • 功能:相當于“啊”或“呀”,表達強烈的感慨、贊歎或惋惜。
    • 例句:
      • 難乎哉!(《論語·子罕》) - 真難啊!(孔子感慨)
      •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 - 整天吃飽了飯,什麼心思也不用,這真難辦啊!不是有擲采下棋的遊戲嗎?幹幹這個,也比什麼都不幹強些。(“難矣哉”即“難乎哉”,表強烈感歎)
    • 分析:在這種用法中,“哉”承擔主要的感歎功能,“乎”起到舒緩語氣或加強感歎的作用。
  3. 結構分析:

    • “乎”:本義是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詞,相當于“嗎”、“呢”。也可用于句中表停頓或句末表感歎。
    • “哉”:本義是表示感歎的語氣詞,相當于“啊”、“呀”。有時也用于疑問句和反問句末,加強語氣。
    • 組合“乎哉”:當兩者連用時,其核心功能是強化句末語氣。具體是強化疑問/反問還是強化感歎,需要根據句子本身的語義和上下文來判斷。它融合了“乎”的疑問性和“哉”的感歎性,使得表達的情感更為複雜和強烈。

“乎哉”是一個複合語氣助詞,主要用于句末,其核心作用是加強句子的語氣。它最常見的用法是表示強烈的疑問或反問(相當于“嗎?”、“呢?”但語氣更強),其次也可表示強烈的感歎(相當于“啊!”、“呀!”)。理解其确切含義必須緊密結合具體的句子内容和語境。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乎哉”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語氣助詞,由“乎”和“哉”兩個單字語氣詞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加強疑問、感歎或反問語氣。以下是綜合古籍用例和權威詞典的解釋:

一、核心含義與用法

  1. 表感歎
    多用于對人事的贊歎或感慨,如《論語·憲問》中孔子評價子貢:“賜也賢乎哉!”(子貢真是賢德啊!)

  2. 表疑問
    可表達單純疑問或反問,如《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我這樣的人,能保護百姓嗎?)

  3. 表設問或反诘
    常見于自問自答或強調觀點,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将可乎哉?殆必不可。”(這樣做能行嗎?恐怕一定不行。)

二、語言特點

三、現代應用

主要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模拟古典語境。例如仿古寫作時可用“豈有此理乎哉!”加強反問語氣。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現代口語混用。

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語法分析,可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或訪問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徧服飙發冰雪堂賓遠不錯顫恐斥除錯居抵讕釘嘴鐵舌短後衣楓木苟媮鼓湧恒沙滑規懷土诨詞健毫棘木之下兢兢業業驚世絕俗機數久锢鶌居考釋孔宣兩服兩回事涼面賃書李恂被龍漢邏堡某士木掀穆遠男士腦杓子内典品人披霜冒露堡團前星巧籍日射角偌大翣毛懾悸首铤司钲阗阗酴醿酒枉謗尾句穩打穩紮文迹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