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棘木之下的意思、棘木之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棘木之下的解釋

古代聽訟的地方。《禮記·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鄭玄 注:“司寇聽之朝,王之外朝也。”《孔子家語·刑政》:“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棘木之下"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典故性短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聽訟、審理案件的場所,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淵源與制度背景

三、文化象征與延伸用法

四、現代釋義與引用來源


參考資料:

  1. 《周禮·秋官·朝士》,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本。
  4. 《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張晉藩《中國司法制度史》,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棘木之下”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成語,其核心意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原始含義(古籍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王制》,指周代司法審判的場所。具體表現為:

  1. 司法象征:古代官員在種植棘木(象征公正與威嚴)的外朝審理案件,如《禮記》載“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鄭玄注解釋為“王之外朝”。
  2. 制度溯源:體現周代“三刺”司法程式,重大案件需由三公、群士等共同參審于棘木之下,如《孔子家語》記載“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

二、現代引申義(部分詞典收錄)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網)将其引申為:

三、使用建議

  1. 學術場景:優先采用原始司法含義,引用《禮記》《孔子家語》等典籍依據。
  2. 文學比喻:可酌情使用引申義,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附:詞源考證

該詞争議源于“棘木”在古籍中兼具植物屬性與禮制符號的雙重性,現代部分釋義可能受字面聯想影響。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犴噬阿修羅背暗投明臂閣采購員才秀酬倡愁畏蕩析吊死問疾爾曹鳳婿附遞公母倆國際公制衡楚橫七豎八黃糧幻忽轘轅誨化講闱鞯辔交通線警亮酒鱗矍相圃躐冒羅霄山攞袖揎拳妙鍵牧放拿賊拿贓潘掾朋愛籤收喬公道颀峻清淩淩清乂清油妻娶秋枯人性若下撒津沙堂設中飾揚授用樹辭順聽庶女叫天私倡通玄透辟危豁舞法五姓銷魂奪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