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酴醾酒 ”。亦作“ 酴縻酒 ”。1.一種經幾次複釀而成的甜米酒,也稱重釀酒。 唐 無名氏 《辇下歲時記·鑽火》:“新進士則於 月燈閣 置打毬之宴,或賜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釀酒也。”《新唐書·李绛傳》:“帝入謂左右曰:‘ 絳 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賜酴醾酒。”
(2).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漬的酒。《古文苑·揚雄<蜀都賦>》“木艾椒蘺,藹醬酴清” 宋 章樵 注:“酴清,酴縻酒。”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三:“京師貴家多以酴醾漬酒,獨有芬香而已。”
酴醿酒(或作“酴醾酒”“酴縻酒”)是古代一種具有特殊釀造工藝或香型的酒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重釀甜米酒
指經過多次複釀工藝制成的甜米酒,口感醇厚。唐代《辇下歲時記》記載,新科進士宴會常飲此酒,被視為佳釀。
工藝特點:通過反複發酵提升甜度,類似現代黃酒的“雙套酒”工藝。
花浸/熏香酒
以酴醿花(即荼蘼花,薔薇科植物)熏香或浸泡的酒,帶有獨特花香。宋代文獻中常将此花與酒結合,體現風雅情趣。
“酴醿”為古字,現代多寫作“荼蘼”,二者為植物名與酒名的異體關系。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指代對象:若描述酒,則側重釀造工藝或花香;若描述植物,則為薔薇科花卉。
《酴醿酒》是一個詞語,它源自于中國古代文獻《詩經》,意為“美味的酒”或“美酒”。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酒的醇美、芳香和美妙的口感。
《酴醿酒》的拆分部首是酉醍酉,共有20個筆畫。
《酴醿酒》這個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中的《魏風·酒酣》一篇。在古代,酴醿酒是一種高質量、美味可口的酒,多用于宴會、祭祀等重要場合。《酴醿酒》的繁體字為「酴醞酒」。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酴醿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以酴為例,在古代也有可能寫成「酴」、「醡」或「釹」。其他兩個字的寫法相對穩定。
1. 他們品嘗了酴醿酒的美妙味道,不禁贊歎不已。
2. 這個年份的酴醿酒格外珍貴,隻在特定場合才會開瓶。
3. 這家酒莊以酴醿酒的釀制工藝著稱,吸引了許多酒友前來參觀品嘗。
酴醿、酴醿醬、酴醿食品、酴醿酒莊、酴醿釀造等。
果酒、葡萄酒、美酒、佳釀。
劣酒、酒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