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嘴鐵舌的意思、釘嘴鐵舌的詳細解釋
釘嘴鐵舌的解釋
形容嘴哽,嘴犟。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四折:“[行者叫雲]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達。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金6*瓶6*梅詞話》第三十回:“原來你家沒大了,説着你,還釘嘴鐵舌兒的!”
詞語分解
- 釘的解釋 釘 (釘) ī 竹木、金屬制成的呈條形的、可以打入他物的東西:釘子。釘錘。斬釘截鐵。 緊跟着不放松:釘梢(同“盯梢”)。 督促,催問:釘問。 釘 (釘) ì 把釘或楔子打入他物,把東西固定或組合起來:釘馬掌。釘箱子。 縫綴:釘鈕扣。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鐵舌的解釋 .比喻擅長辯論的口才。 宋 王令 《答束孝先》詩:“間發辨經義,鐵舌莫摩挫,高文忽下投,白日駭天堕。”.刨子中的刨刀。 清 高靜亭 《正音撮要·木器》:“鐵舌:鉋心鐵,木匠光木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釘嘴鐵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釘嘴鐵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人嘴硬、不認錯、不服輸,說話态度堅決且毫不妥協,常帶有貶義色彩。例如在辯論或争執中,即使面對有力證據,仍堅持己見、強詞奪理的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元代李壽卿的雜劇《度柳翠》第四折:“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禅。”。
明代《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也有使用:“說着你還釘嘴鐵舌的。”。
-
曆史場景
古代衙門審訊時,常有刁民“釘嘴鐵舌”抵賴罪行,後逐漸演變為形容頑固争辯的通用表達。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作賓語或定語。
- 示例:
“他明明理虧,卻釘嘴鐵舌地反駁,拒不認錯。”
“面對質疑,她依然釘嘴鐵舌,堅持自己的觀點。”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鐵嘴鋼牙、不爛之舌(均強調言辭強硬)。
- 反義詞:俯首認錯、從善如流(表示順從或接受意見)。
五、權威性說明
部分低權威網頁(如、10)将其解釋為“說話直率”,但結合高權威來源(-5、8-9),其核心含義更偏向“頑固争辯”,需注意語境中的貶義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釘嘴鐵舌》這個詞意思是指說話尖刻且刻薄,毫不留情,常常用來形容人的口才非常鋒利而又不留餘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是"钅"和"舌"。"钅"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舌"是指舌頭。整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較少,分别為2和7。
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難考證,但可以推測與鐵鑄品質堅硬耐用有關,再加上舌頭象征着言辭,所以形容說話刻薄的人就被形容為“釘嘴鐵舌”。
關于繁體字,《釘嘴鐵舌》的繁體字寫作《釘嘴鐵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沒有确切的記載《釘嘴鐵舌》這一詞彙的寫法。因為成語的形成和發展通常與古代文獻的流傳和記載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以漢字寫法而言,我們隻能根據現代普通話的發音及其含義進行描述。
一些例句使用《釘嘴鐵舌》一詞,如:
1. 他說話的時候總是釘嘴鐵舌,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2. 面對别人的批評,他可以釘嘴鐵舌地回擊,毫不示弱。
3. 她的辯論技巧很高超,每次都能以釘嘴鐵舌獲得勝利。
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組成包括"銳舌如劍"、"尖酸刻薄"等,用來形容說話刻薄的人。
近義詞包括"口無遮攔"、"言辭犀利",而反義詞則可考慮"婉轉曲折"、"委婉纏綿"等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