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用四匹馬牽引的車駕,中間夾着車轅的兩馬稱為兩服。《詩·鄭風·大叔于田》:“兩服齊首,兩驂如手。”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留田行》:“上留田,兩服上阪電遊;上留田,舫舟下遊飈驅。” 明 何大複 《述歸賦》:“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兩服。”
“兩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古代車馬術語(主流含義)
指古代四匹馬拉車時,中間夾着車轅的兩匹馬。這一解釋源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的“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後謝靈運、何景明等文人也沿用此意。
特點:
現代引申含義(較少見)
有詞典提及“兩服”表示“順從、服從他人意願”,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高頻使用場景,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謹慎使用該含義,優先參考古代車馬的原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鄭風篇或《漢典》等古籍解析來源。
《兩服》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在父母身故後,為了表示對父母的孝心和敬意,子女會穿上素服,在規定的時間内持續悼念。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行為禮儀,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道表達。
《兩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衤”和“目”,其中“衤”表示衣服,“目”表示眼睛。它的筆畫數是5畫。
《兩服》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孝道文化,它體現了尊敬父母、表達思念之情的傳統價值觀念。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兩服」。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兩服》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両服」。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在演變中有一些變化,而現代漢字書寫法則規定了現在的寫法和筆畫順序。
以下是《兩服》這個詞的例句:
1. 子女們穿着素服,持續兩年的《兩服》悼念他們的父母。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實行《兩服》是表示對父母孝心的重要方式。
與《兩服》相關的組詞有:孝服、孝道、悼念等。
近義詞可以是:孝敬、緬懷。
反義詞可以是:不孝、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