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互言的意思、互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互言的解释

(1).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2).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都人士》篇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绸直如髮。’士曰:‘都人’,女曰:‘君子’,互言之耳,其义一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互言"是汉语修辞学术语,指在相邻语句中通过词语互补实现意义完整表达的语言现象。该概念最早见于《礼记》郑玄注,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一、语义互补性 上下句看似独立,实则通过省略部分内容形成互文关系。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将军与壮士的征战经历通过互言手法共同构成完整叙事。

二、结构对称性 多采用对偶句式呈现,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实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隘,时空概念通过互言融为一体。

三、表达经济性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这种修辞法能"避免重复,使行文简洁凝练",常见于古典诗词和骈文创作。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着"你追我赶"等互言结构的四字成语。

权威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2. 郑玄《礼记注》
  3. 王力《古代汉语修辞学》(中华书局,1983)

网络扩展解释

“互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结合不同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上下文互相阐发、补足
    指在文本中,前后文的内容互相补充说明,共同表达完整意义。例如《诗经》中通过不同表述形成互文效果()。

  2. 修辞手法
    指为了避免重复,交替使用同义词或相似表达。清代学者俞樾在《群经平议》中举例,《诗经·都人士》用“都人”与“君子”分别描述士与女,实际含义相同,属于互言的修辞()。

二、扩展说明

“互言”既是一种文本解读方法(上下文互补),也是修辞技巧(交替用词)。其核心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互补”达到语言表达的完整与丰富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彊半边鞭督吃铁石淡蛾胆裂魂飞打失點石術雕菇地道战都大肺石风清抚襟工人宏奬画地为牢黄册慧叶护密豁指头缣纩茧栗犊兼容减瘦交凑娇弱焦皂角糭踁跗金口角尽止僦匮矩彠开缄赖事梁潁灵诛卯困懋勤殿拟斥譬于青旋旋琼华穷雉任么散沙韶丽奢盼折扬收江南衰残擡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望前文鸟婑媠嫌名夏台谐鬯西内